一次性博弈与多次性博弈

2019年8月31日14:07:30一次性博弈与多次性博弈已关闭评论

在车站和旅游点,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旅游中很多人往往有买些东西带回去留个纪念的想法,但这些地方商品和服务质量大多很差,假货横行。其原因就是由于这些地方人群流动性很大,商家和顾客之间“没有下一次”——旅客因为商品质优价廉而再次光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对于商家来说,一锤子买卖不做白不做,钱是不赚白不赚的。商家们正是有了这样的一次性博弈思想,才会出现货物贵、态度差、假货横行的现象。

另外,在公共汽车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两个陌生人为一个座位而大肆争吵。因为他们之间素昧平生,下车之后两人就会各奔东西,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希望坐在座位上的是自己而不是对方。可假设他们相互认识,就会相互谦让。因为在社会联系紧密的人际关系中,人们普遍比较注意礼节和道德;因为他们以后还要经常见面,需要长期交往,他们还会有更多的博弈,并且他们彼此对未来的交往存在预期。

在人们日常的生活交往中,多次博弈预期可以让人们注意博弈中的态度。人们因为有预期,就会通过每次交流为下一次的博弈做铺垫,而不是如一次性博弈一样只顾利益,不顾后果。上面这两个例子说明,对未来的预期是影响我们行为的重要因素。一种是预期收益:我这样做,将来有什么好处。一种是预期风险:我这样做将来可能面临什么问题。这都将影响个人的策略。

这样的一次性博弈实际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当下屡见不鲜的“一夜情”现象,也是一次性博弈,大多是为了满足欲望而进行的冒险——一对素昧平生男女,在偶然间邂逅,然后在宾馆里春梦一场,天一亮就各奔东西扬长而去,谁也不会去忠心于谁,更不会为了对方以后的不忠行为而有任何不快,甚至可以在再次见面中认不出对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一夜情本身就是“一次性的博弈”。

反之,如果两个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决定发展成为恋人的关系,那么他们彼此的忠心度也会随之增加。两人以后还会见面,那么他们面临的势必是多次博弈。因此,他们必须在一次次的博弈中带给对方忠心,才有可能拥有以后更多的博弈机会。当然,在他们接下来的重复博弈里,也有无数的机会去选择忠诚或是背叛。这就是一夜情与爱情之间最为明显的区别。

简而言之,一次性博弈因为只是一次,不会有第二次,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或者是自己最喜欢的,而不在乎对手的感受如何,其目的只有成功。而多次博弈要比一次性博弈要考虑得长远,进行起来也会更加圆滑——常常是缓慢进行的,但是效果有时候要比一次性博弈要好许多。

通过囚徒困境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囚徒困境在人际交往中是普遍存在的:双方明知合作带来双赢,但理性的自私和信任的缺乏导致合作难以产生;而且,如果博弈是一次性的,那么这必然加剧双方的背叛。在这样的博弈中,背叛是个人的理性选择,但却直接导致集体的非理性。难道就没有任何办法使我们摆脱这种两败俱伤的困局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博弈论者认为人与人的长期交往,即进行重复多次博弈正是避免短期冲突、走向协作的重要机制。

在任何博弈中,表现最好的策略直接取决于对方采用的策略,特别是取决于这个策略为发展双方合作留出多大的余地。这个原则的基础是下一步对于当前一步的影响足够大,即未来是重要的。总的来说,如果你认为今后将难以与对方相遇,或者你不太关心自己未来的利益,那么,你现在最好背叛,因为你们之间没有未来的后果。

而在现实生活中反复交往的人际关系,则是一种“不定次数的重复博弈”。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人与人交往关系的重复博弈可以使自私的主体之间走向合作。

这可以解释许多商业行为:一次性的买卖往往发生在双方以后不再有买卖机会的时候,特点是尽量谋取暴利并且带欺骗性。而靠“熟客”“回头客”便是通过薄利行为使得双方能继续合作下去。

事实上,多次博弈更逼真地表现出了人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在多次重复博弈中可以让人们忘却短期行为的冲动,因此,多次博弈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普遍。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