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博弈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在博弈中,相同结构的博弈重复多次,甚至无限次。其中,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在每个阶段博弈中,参与人可能同时行动,也可能不同时行动。因为其他参与人过去的行动的历史是可以观测的,因此在重复博弈中,每个参与人可以使自己在每个阶段选择的策略依赖于其他参与人过去的行为。
顾名思义,重复博弈是指同样结构的博弈重复许多次,其中的每次博弈称为“阶段博弈”。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是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也可以是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参与人都只关心一次性的支付;如果博弈是重复多次的,参与人可能会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利益,从而选择不同的均衡策略。
因此,重复博弈的次数会影响到博弈均衡的结果。在重复博弈中,每次博弈的条件、规则和内容都是相同的,但由于有一个长期利益的存在,因此各博弈方在当前阶段的博弈中要考虑到不能引起其他博弈方在后面阶段的对抗、报复或恶性竞争,即不能像在一次性静态博弈中那样毫不顾及其他博弈方的利益。有时,一方作出一种合作的姿态,可能使其他博弈方在今后阶段采取合作的态度,从而实现共同的长期利益。
清人的《笑笑录》中记载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一个人去理发铺剃头,剃头匠给他剃得很草率。剃完后,这人付给剃头匠双倍的钱,什么也没说就走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这人又来理发铺剃头,剃头匠还想着他上次多付了钱,觉得此人阔绰大方,为讨其欢心,多赚他的钱,便竭力为他剃,事事周到细致,多用了一倍的工夫。剃完后,这人便起身付钱,反而少给了许多钱。剃头匠不愿意,说:“上次我为您剃头,剃得很草率,您尚且给了我很多钱;今天我格外用心,为何反而少付钱呢?”这人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今天的剃头钱,上次我已经付给你了,今天给你的钱,正是上次的剃头费。”说着大笑而去。
这个故事说明,当发生有限次的博弈时,只要临近博弈的终点,博弈双方就会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因为理发的人必定不会再到这个理发铺来剃头,因此他才采取了不合作的策略。
在现实世界中,所有真实的博弈只会反复进行有限次,但正如剃头匠不知道客人下一次是否还会光顾一样,没有人知道博弈的具体次数。既然不存在一个确定的结束时间,那么这种相互的博弈一定会持续下去,博弈双方往往会采取合作的方式,实现阶段性的成功。
因此,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只要双方仍然存在继续合作的机会,背叛将会受到抑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能发现这样的情况:在公共汽车上,两个陌生人会为一个座位而争吵,可如果他们相互认识,就会相互谦让。这是因为人们之间是一种“不定次数的重复博弈”。在较长的视野内,人与人交往关系的重复造成“低头不见抬头见”,因此使得自私的主体之间走向合作。事实上,重复博弈更逼真地反映了日常人际关系。在重复博弈中,合作的长期性能够纠正人们短期行为的冲动,为以后长期利益计,必须维持好周围人的人际关系。
重复博弈同样可以解释很多商业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在车站和旅游景点这些人群流动性比较大的地方,不但商品和服务质量差,而且假货横行,因为商家和顾客没有“下一次”的博弈机会。旅客因为质优价廉而在此光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而,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一锤子买卖”,不赚白不赚!所以一次性买卖往往发生在双方以后不再有买卖机会的时候,特点是尽量牟取暴利并且带有欺骗性。而靠“熟客”“回头客”为主要顾客群的厂商,一般会通过薄利多销的行为使得双方能继续合作下去,他们一般不会选择“宰客”。
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借用博弈论来解释夫妻之间的一些行为。夫妻之间的博弈不是一次博弈,而是多次博弈。丈夫打妻子,他不敢真正下狠手,而妻子一般也不敢闹得太过分,因为他们都明白,仅为一时出口气而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到头来还得要自己来承担。也正因为这样,夫妻之间都知道:“别看你现在这么凶,其实你并不敢真的把我怎么样。”所以有许多家庭,只要一方挑起事端,另一方就会积极应战,夫妻之间的博弈就时断时续。
所谓“争争吵吵,相伴到老”,其实就是对这种博弈情形的形象写照。因为对于夫妻而言,博弈不是为了在分手时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而是希望能更好地维持合作的稳定性,从而缔结连理,白首偕老。
一般而言,在经历多次博弈之后,会达到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每个参与者的策略是最好的,此时没有人愿意先改变或主动改变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此时如果他改变策略,他的收益将会降低,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因此,在经历了多次的重复博弈后,博弈的双方都不希望这种最优状态发生改变,这种相对稳定的结构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博弈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