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出租车公司拥有几百辆出租车,这其中有刚买到的新车,也有安全性能不太高的旧车。公司规定每个月重新给司机们分配一次车,而分配的任务由调度员来执行。这样一来,调度员觉得自己掌了权,便开始向司机们收取“好处”,公司渐渐地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行贿多的人可以分配到新车、好车,不行贿的人便只能开最破旧的车。
有些出租车司机很不服气,他们拒绝贿赂,于是每次都分到旧车。他们想要把调度员告到公司总部。可是调度员是公司老总的亲戚,没有人敢第一个站出来告发他。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行贿,而且行贿的数目越来越大。
其实,只要出租车司机们联手反抗调度员的这种行为,如集体不行贿或联名向上级举报他,便可以制止这一行为。但是在面对这样的困境时,没有人愿意第一个站出来组织大家,因为谁都知道“枪打出头鸟”,也许联合起来能摆脱困境,但第一个站出来的人一定会损失惨重。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典型的“人质困境”。
“人质困境”是指在一群人共同面对来自某一方面的威胁时,因为没有人愿意第一个站出来解决问题,而造成一群人全部损失惨重的现象。“人质困境”最早是用来解释为什么一个歹徒就可以劫持一架飞机。在飞机上,人们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在歹徒的威胁下,人们无法进行交流,没有人敢第一个冲上去与歹徒搏斗,虽然所有乘客一起努力可以抓住歹徒,但第一个冲上去的人很可能会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每个人都作出了“随大流”这个看似最安全的选择,致使整架飞机遭到劫持。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1956年2月24日,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闭幕后,赫鲁晓夫向与会代表揭露了斯大林生前所犯的严重错误,目的在于消除盲目的个人崇拜。会上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斯大林在世时赫鲁晓夫不指出他的错误,于是有人偷偷递字条给赫鲁晓夫,纸上写着:“当时你在哪里?”赫鲁晓夫当众读了字条,然后严厉地说:“谁写的字条请站出来。”可是连问了三遍都没人回应。这时赫鲁晓夫说道:“我当时就和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一样。”在这个案例中,即使很多人都对赫鲁晓夫的“马后炮”行为感到不满,却不敢当面与他辩论,这正与当时赫鲁晓夫不敢指出斯大林的错误是同样的道理。赫鲁晓夫非常巧妙地用“我当时就和你现在所处的位置一样”来解答了大家的疑惑,表明在人质困境中人们都会作出类似的选择。
可见,当人们面对威胁时,只要齐心协力就可以跳出困境,但没有人愿意第一个出头,这就很容易使威胁者抢占先机,掌握主动权。要想摆脱人质困境,就需要每个人都把解决困难当成自己的事,团结起来积极采取行动。
经济学原理
在人质困境中,惩罚经常压倒回报而处于上风,从而导致群体性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