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和博弈:从合作到共赢

2019年8月29日13:48:51正和博弈:从合作到共赢已关闭评论

如果博弈的结果是“零和”或“负和”,那么,对方得益就意味着自己受损或双方都受损,这样做的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因此,为了生存,人与人之间必须学会与对方共赢,把人际关系变成是一场双方得益的“正和博弈”,与对方共赢,而这样也是使人际关系向着更健康方向发展的唯一做法。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借助合作的力量。

有这样一个关于人与人之间合作的例子。有一个人跟着一个魔法师来到了一间二层楼的屋子里,在进第一层楼的时候,他发现一张长长的大桌子,并且桌子旁都坐着人,而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虽然,他们不停地试着让自己的嘴巴能够吃到食物但每次都失败了,没有一个人能吃得到。因为大家的手臂都受到魔法师诅咒,全都变成直的,手肘不能弯曲,而桌上的美食,夹不到口中,所以个个愁苦满面。但是,他听到楼上却充满了愉快的笑声,他好奇地上了楼,想看个究竟。但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同样的也有一群人,手肘也是不能弯曲,但是,大家却吃得兴高采烈,原来他们每个人的手臂虽然不能弯曲,但是因为对面人的彼此协助,互相帮助夹菜喂食,结果每个人都吃得很尽兴。

从上面博弈的结果来看,同样是一群人,却存在着天壤之别。在这场博弈中,他们都有如下的选择,其一,双方之间互相合作、达到各自利益;其二,互相不合作,各顾各的,自己努力来获得利益。我们可以看出,在这场博弈中,只有那些互相合作、相互帮助的人,才能够真正达到双赢,走向正和博弈。事实上,正和博弈正是一种相互合作、非对抗性博弈。而对于人际交往来说,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采取这种非对抗性的博弈。

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他人而独立生活的,这本来就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先主动伸出友谊的手,你会发现原来四周有这么多的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和其他人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因此,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如果能从对方的利益出发,能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便能使人际交往达到互利互惠的“正和博弈”状态。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要达到效益最大化,就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作为和别人交往的准则,而应该在取长补短、相互谅解中达成统一,达到双赢的效果。

例如,夫妻之间的互利互惠,可以使彼此间的感情更亲密。有这样一对夫妻,妻子是个瘫子,丈夫是聋哑人,外人看来他们应该很不幸,但他们却生活得很幸福。譬如他们要去镇上买一些日用品,由于丈夫不会说话,当然不好交际,所以,在去镇上卖东西的时候,这个聋哑丈夫一定会骑着三轮车,让妻子坐上,到了要买东西的地方,妻子便坐在三轮车上谈价钱购货物。更可贵的是,他们从来没有因为某件事情而发生过争吵,为什么呢?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本领,而是因为他们能互相补充彼此之间的缺陷:妻子走路不方便,丈夫却有强健的身体;丈夫不会说话,妻子却有很好的口才。由于他们能取长补短,所以他们在一起仍生活得十分美满。这种在交际中能互利互惠的情况,便是“正和博弈”。

再比如,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一生都没激烈地争论过,更不用说吵架了,在生活中他们更是默契、和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每天都要煮鸡蛋吃。不过,奇怪的是妻子在煮鸡蛋时,每次都是自己先吃了蛋白,而把蛋黄留给丈夫;而其丈夫每次煮鸡蛋时,便吃了蛋黄,把蛋白留给妻子。这似乎成了习惯,直到丈夫去世前,说自己想吃鸡蛋时,妻子便煮好了鸡蛋,首先剥掉了蛋白,将蛋黄给了丈夫。丈夫说,他想吃一次蛋白。妻子说,你不是喜欢吃蛋黄吗?丈夫摇摇头说,其实他并不喜欢吃蛋黄,只是看妻子爱吃蛋白,所以才每次都吃蛋黄的。这时,妻子也告诉了丈夫,其实,她本来爱吃的是蛋黄,只是因为见丈夫每次都愿意吃蛋黄,所以她每次才吃蛋白的。这个故事的确很美丽,读后让人为夫妻间的相敬如宾动容。其实,在交际中,如果遇到与交际对象发生冲突的时候,互相之间若能为对方着想,采取一种双方合作的态度,那么,就一定能避免交际中的对抗性博弈发生。

所以,为了短期胜利,建立共同利益,为了长远成功,建立良好关系,也就是拥有博弈中的双赢思维,拥有平等、互惠的思想,采取合作的态度,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呈现“正和”状态,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