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头聪明的猪:博弈论

2019年8月29日13:02:11做一头聪明的猪:博弈论已关闭评论

博弈论中有一个智猪博弈的小游戏:假定猪圈中有大小两头猪,圈中有一块踏板,每踩一下踏板,远离踏板的投食口就会自动投放食物。不过这两头猪都不是省油的灯,一头猪去踩踏板,另一头猪就会吃掉落下的食物。不过因为大小不同,如果小猪踩踏板,大猪就会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踏板,那么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光食物之前窜到食槽,争吃到一些。这个问题的结果就是大猪去踩踏板,小猪则坐享其成。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智猪博弈。

为什么最后是小猪坐享其成,而大猪去踩踏板呢?我们先来看小猪,对于它来说,如果它去踩,肯定什么都得不到,而不踩则会有两种可能:

一是大猪踩,它坐享其成,喜乐无边;二是大猪不踩,两只猪大眼瞪小眼地挨饿,这和它去踩自己挨饿的结果一样,但至少还能省点力气。因此,小猪最佳的策略就是坚决不踩踏板。

谁都不想空卖力气,因此对大猪来说,当然也觉得由小猪来踩是最佳策略。但是小猪已经分析过了,它踩了绝对没有好处,于是它铁了心地不踩,顶多大家一起饿成猪肉干。大猪一看不妙,只好退而求其次,因为它也有苦衷:首先它肚子大,消耗得多,伤不起;其次,它对小猪的想法也很清楚,但是自己去踩动一下踏板,给小猪造福的同时,多少还能落下些吃的。于是大猪决心不能落到“一只猪吃到撑,两只猪没食吃”的地步,自家动脚,它好我也好。

从猪圈出来,我们反思一下人群中的生活,智猪博弈的影子无处不在,不论是在战争还是眼下没有硝烟的商业竞争中。例如在职场上,如果企业中人浮于事,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做完的事,总是会安排两个以上的人来做。那么总会有每天忙碌的“大猪”和逍遥自在混日子的“小猪”,“大猪”加班,“小猪”拿加班费。因为“小猪”懂得审时度势,知道如果大家都耗着不动,工作完不成,所有人都会挨骂。而团队中的老实头儿,责任心强,又爱面子,肯定不会坐视工作完不成,去挨老板骂,那么就让他去当“大猪”忙吧,另外的在这里逛逛淘宝网好了,反正任务肯定可以完成,奖金一样拿。

面对这种情况,“猪圈老板”——企业老板采取的对策往往是因事设岗,引进竞争机制,100%的工作只安排80%的人去做,激发“猪儿们”的潜力,剔除搭便车的“小猪”。

智猪博弈告诉我们,多劳并不一定多得。这是因为“小猪”笃定一件事:大家是一个团队,就是有责罚,也是落在团队身上,总会有“大猪”不得不跳出来完成任务。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有很多人都想付出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回报,争着做那只坐享其成的“小猪”。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觉得“小猪”狡猾“大猪”傻呢?其实,“小猪”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它的力量小,没法主动行动来保护、谋求自己的利益,不得不依靠“大猪”的力量生存。

我们如果注意一下那些五星酒店、高级宾馆的环境就可以发现,它们周围集中了大量的小旅馆、小酒店,为什么呢?因为五星酒店和高级宾馆正在扮演“大猪”的角色,他们实力强大,可以大量吸引客源和人流,这是小旅馆、小酒店无法实现的,与其费力不讨好地用自己那点微薄资金去做广告,还不如当一下“小猪”,利用五星酒店吸引过来的人流,大生意让给大酒店,自己做一点不费力的小买卖。

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面临自己不得不吃亏的现实,往往只有自己吃点明亏,才会得到更多。最智慧的表现应该是:既要有“大猪”的实力,也要有“小猪”的策略,两个角色交替,才会获得更多的成就。

生活中也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名人效应,其实都是搭便车的“小猪”,在借“大猪”的力量为自己谋取收益。

TCL为了打造“国产手机第一品牌”的国际化形象,斥巨资1000万元聘请“韩国第一美女”金喜善代言,并力邀国际级导演张艺谋担纲广告片的拍摄。金喜善是大众情人,其难以抗拒的美丽、高贵,正好符合TCL产品的特质,同时,她的国际化背景也成为TCL能够搭便车的重要因素。虽然在金喜善演绎的TCL手机品牌广告中没有出现一句台词,但金喜善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完美地诠释了对TCL手机的喜爱和信赖。这部广告片的成功投放,在市场上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应该说,邀请金喜善的策略对于迅速打响TCL手机品牌而言是正确而有效的。

还有许多企业,看到市场上的龙头企业推出了新的产品而风靡一时,便立刻模仿跟进,也是一种搭便车的“小猪”策略,让“大猪”投入前期的研究开发、市场推广等费用,等市场前景明朗了,自己再跟进就有稳定的收益了。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