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陷入“帕金森时间效应”

2019年8月23日22:26:54当心陷入“帕金森时间效应”已关闭评论

如果你有一项6分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你分配到了6个小时里,那么你的确会耗尽6小时才能完成,人们称之为帕金森效应。帕金森效应的一般形式是给定多少时间,开发工作就将使用多少时间。也就是说,你告诉我有两年的时间,那么这个工作也将花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种效应是真实的,团队的确在调整自己的速度以满足最后的期限。如团队认为有充足的时间,他们就不会提前完成,而是给自己增加工作量去填充多余的时间。如不对该效应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团队将给自己增加工作量直到最后期限,同时也增加了风险,因此要小心这种效应。

“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工作中只要有富余时间,必定会被消磨掉。减少富余时间可以消除磨洋工现象,提高效率。

例如写论文,这是在学校里面最经典的一个时间管理的例子。我见过很多成绩好的同学,他们的做法几乎都是一样的。当论文布置下来的时候,规定一个月时间交上,这些人马上就开始制定目标和计划,马上开始草拟论文提纲和寻找资料。当用几天时间完成这个过程之后,他们就开始写,边写边改,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请教老师,请老师给予帮助。基本上半个月时间这些人就完成了论文,于是放下工作,早早放假去了。

而“完美主义”者和恐惧者们,也就是大多数人的做法,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也是帕金森定律的表现,你永远会找出事情填满你的时间,就如同花钱一样,你永远能想办法花光你的钱,不论你买的东西是不是你真正需要的)写出一篇完美的论文。

他们大概用最初十天到二十天玩,或者做让自己最舒服的事情,总之和论文不相关。在他们看来,写一篇论文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准备,需要找很多很多资料。而且在他们看来,写论文是很难的事情,除非把一切准备好了,否则他们是不会开始写第一个字的。他们必须“追求完美”,让每一个字都完美,到了最后五天的时候,他们感觉再不动笔已经来不及的时候,于是被迫开始动笔写。一开始写就发现很多想法是不对的,很多资料也是用不上的,但这时候只剩下五天了,于是他们只能草草写完,最终在截至期限前一两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前慌忙打印完,最终交了上去,气喘吁吁地回来,庆幸自己终于按时交上了论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完美主义者最后得到的结果往往最不完美)。

所以我们随时都要小心这种效应,不要被它慢慢吞噬掉我们的生命。经过很多的时间管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关键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什么是关键链呢?

如果我们分配给一个任务的时间不够用,或者刚刚够用,那么就不会有帕金森时间效应。因此关键链方法采用的策略很简单,即缩短任务工期,把多余的时间去掉,按照Eli Goldratt博士在《关键链》一书中的描述,每个任务的工期被削减一半,然后把关键链上的所有任务的安全时间合并起来,作为一段连续的缓冲时间加入项目末尾,就是项目缓冲。在关键链进度计划中,安全时间被去掉后,每个任务按时完成的概率只有50%,至少有一半情况的时间是不够用的,这样帕金森定律的拖拉现象即使还有,也会远远比传统方法少。由于有项目缓冲保护,即使50%的任务无法按时完成,也不会导致项目延期。

当然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我们接到的任务时间是不同的,不管任务是否紧急,我们都要马上开始着手进行,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期限而不是按照规定的期限。照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避免陷入“帕金森效应”了。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