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些企业、事业等团体单位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人工操作系统。
如何实现其科学化,黄学忠在其所著《经济信息与管理》一书中做了如下阐述:
(一)信息收集制度化。
就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收集的数量、次数去收集信息,制度化可以防止收集信息的重复及重要信息被遗漏。
(二)信息形式标准化。
这是指各种信息在表述形式上,如原始记录、台帐、报表、加工格式等,都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特别是对于大量的表格形式,要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并要经过正式核定和编码,任何部门、个人不得随意编制非标准的表格。这样做可避免信息重复,也便于信息收集、加工、传递,以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程度。
(三)信息传递规范化。
应当对信息传递的方式、途径、方向、路线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信息在传递中拥挤、排队,使之混乱,既出错又可能失真,还会造成通道阻塞,反馈不灵。
(四)信息内容系统化。
这是对信息内容完整性的要求。要连续地提供信息,其内容要具有系统性、有序性,能完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各个方面、各个时期的变化。
(五)信息存贮档案化。
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数量总是不断地增加。为了便于检索、查阅、利用这些信息数据资料,就必须存贮好,因此,应当建立健全信息贮存的档案制度。
(六)信息工作秩序化。
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要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要成为一个有秩序的信息工作整体。就信息内容来说,秩序化是要求不同内容的信息符合信息系统的统一要求,彼此能够衔接,便于统一加工和提供,从而使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做到繁忙而有秩序,紧张而不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