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工厂,没有异常。
没有哪个计划员喜欢异常,但是偏偏它就经常出现。
其实,我们不怕异常,只怕同样的异常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任何影响工厂的QCDSM运营结果的事情,都可以列为异常事件。
QCDSM,分别是品质、成本、交货期、安全、士气的英文缩写,QCDSM也是衡量一个工厂运营效果的主要指标。
异常事件,具体来说很多种,举例:
人员工作状态异常
人员请假等原因造成的人手不足
新员工总是更容易因为经验不足而做出次品
人员工作疏忽造成的批量异常
设备老化造成故障导致停产或者设备带病生产
物料供应不足
物料品质不良
工艺方法缺陷造成的品质异常
环境异常,如灰尘、噪音、停水停电等等
这些异常可能同时存在,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延误了解决时间,却依然不能解决问题。
鱼骨图,是分析异常复杂问题的工具之一。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分析问题原因。
图1-1
如果是品质问题,可能还需要工程师安排实验和测试验证影响因素。
但是无论如何,出现异常时,作为计划员,要能够根据异常的等级,组织资源进行协调,找到短期对策和长期对策。
短期对策:能够临时应对局面,减少损失——成品率、交货期、生产产能等。
长期对策:分析根本原因,责任部门能够提出方案,预防再次出现同类问题。
由于长期对策,就是针对原因提出的对策,不急迫。
相对的,短期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举例一:
有一个重点项目叫LCI,供应给一个十分重要的客户,利润很高,并且十分可能成为近几年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我们需要在1个月后交货1000个产品给客户,可是周五下午,偏偏设备坏了。这个设备的配件从美国采购。
下班前,各部门的负责人被紧急召集起来,经过一番商讨,我们制定了多条对策:
1、设备工程师通宵维修,找到可能临时恢复设备的办法
2、设备部紧急联系国外厂商调配零件
3、设备部联系国内代理商确认是否有配件
4、设备部联合工程部、计划部、生产部,对全厂的瓶颈工序设备的重要配件进行安全库存设立与补充
5、计划部安排LCI产品的生产改为:全月无休、白夜班连续生产,每天汇报该订单的进度。(第二天是周末,管理人员本来都是休息的,但是由于这个事情,周六各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到公司汇报应对情况,再下一个周末还是如此。)
6、计划部重新核算成品率、生产进度,重新评估投入量、日投入需求。
7、生产部调配人手,保证LCI产品能够获得全厂最好的、最充足的资源进行生产。
8、工程师安排不同参数下的生产方案,评估出是否可能在降低成品率的情况下,增加投入,或者其它方法,以获得更高的日产出。
基本上,一个设备缺少零部件造成的异常,却调动了全厂的资源去应对。最终,产品终于及时产出。
举例二:
这周用的10000个电容,其中1000个出问题了,怎么办?
大部分人的回答是:通知供应商重新到料。
而我的答案是:
1、现场与QA部人员确认具体情况,了解问题点,比例,数量,批次信息
2、核对仓库物料的批次信息,通过抽检等方式,确定是否仓库物料存在同样问题
3、通过采购与品质反馈给供应商,要求立即查明原因,提供改善措施,要求限期提供更换物料。根据供应商反馈的信息,帮助确认问题物料的范围。
4、责任供应商如果无法及时更换物料导致影响生产,采购确认其它供货渠道
5、工程部判断是否有替代料,并落实替代料库存,在必要时候使用
6、如果上述对策仍然无法解决问题,计划员通知销售协调交货期,同时采购部确认最新的到货日期,计划员根据最新情况调整生产计划。
是不是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