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尾法则活学活用:员工参与管理四方案
让员工参与管理,最主要的几种形式有分享决策权、代表参与、质量圈和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
1.分享决策权
分享决策权是指员工在很大程度上分享其直接监管者的决策权。管理者与员工分享决策权的原因是,当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时,他们常常无法了解员工所做的一切,所以选择了最了解的人来参与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更完善的决策。各个部门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相互依赖的增强,也促进员工需要与其他部门的人共同商议。这就需要通过团队、委员会和集体会议来解决共同影响他们的问题。共同参与决策还可以增加对决策的承诺,如果员工参与了决策的过程,那么在决策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就更不容易反对这项决策。
2.代表参与
代表参与是指工人不是直接参与决策,而是一部分工人的代表进行参与,西方大多数国家都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企业实行代表参与。代表参与的目的是在组织内重新分配权力,把劳工放在同资方、股东的利益更为平等的地位上。代表参与常用的两种形式是工作委员会和董事会代表工作委员把员工和管理层联系起来,任命或选举出一些员工,当管理部门作出重大决策时必须与之商讨。董事会代表是指进入董事会并代表员工利益的员工代表。
3.质量圈
质量圈是指一线员工和监督者组成的共同承担责任的一个工作群体。他们定期会面,通常一周一次,讨论技术问题,探讨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及实施解决措施。他们承担着解决质量问题的责任,对工作进行反馈并对反馈作出评价,但管理层一般保留建议方案实施与否的最终决定权。员工并不一定具有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因此,质量圈还包含了为参与的员工进行质量测定与分析的策略和技巧、群体沟通的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4.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
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是指员工拥有所在企业的一定数额的股份,使员工一方面将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员工在心理上体验做主人翁的感受。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能够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工作激励水平。员工除了具有企业的股份,还需要定期告知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拥有对企业的经营施加影响的机会。当具备了这些条件后,员工会对工作更加满意。
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生产力。因此,参与管理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具体形式也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我国的企业也注重使用参与管理的方式,如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员工持股的形式。但是,参与管理并非适用任何一种情况。在要求迅速作出决策的情况下,管理者还是应该有适当的权力集中,而且,参与管理要求员工具有实际的解决管理问题的技能,这对于员工来说并不是都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