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格尔维定律的启示
奥格尔维定律是指,要善于雇用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要善于使用在专业、管理才能方面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
美国奥格尔维—马瑟公司的董事长奥格尔维有一次召开董事会,在每个与会的董事面前都放了一个同样的玩具娃娃。董事们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奥格尔维说:“大家觉得奇怪吧?打开看,里面有许多娃娃,看看哪个是你自己!”于是,董事们都把娃娃打开,结果是:大娃娃里面套着中娃娃,中娃娃里又套着小娃娃……最后,当董事们打开最小的娃娃时,看到了一张由奥格尔维题字的纸条。上面写着:“各位,如果总是雇用比自己弱小的人,我们最后将变成矮人国,成为一家侏儒公司。反之,如果总是雇用比自己高大的人,我们肯定会成为一家巨人公司。”前一句话恰好符合从大娃娃到中娃娃、小娃娃的次序,后一句话则恰恰相反。董事们一看便恍然大悟,纷纷向总裁表示:自己就是最小的那个娃娃。这件事给董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他们都尽力发现、启用有专长的人才。奥格尔维公司从此得以迅速发展。奥格尔维利用玩具娃娃,启发高管们大胆任用才能高过自己的部下的做法,使他迅速成为行业领袖。这种做法很快传遍欧美各国,被许多企业家效仿。奥格尔维用的这种玩具娃娃,被命名为奥格尔维巨人娃,奥格尔维的这种做法后来被称为奥格尔维法则,又叫奥格尔维定律。
奥格尔维定律是西方管理学中直接来源于企业、并且较早被大企业接受的一种管理实战招法。
其基本含义是:任何一个团队,主管的能力可以低于部下,但要有开阔的心胸和气度,勇于、善于聘用并重用、驾驭能力超过自己的人才,从而使团队目标达到最大化。整个团队业绩提高了,其价值就会放大,团队主管得到提拔,在那些能力强的原部下中将会产生新的主管。如果一支团队能人辈出,才子尽现,上面一级的主管就要考虑将该团队分解,分成两支或更多的业务团队,这样会保障有能力者的进取心不被压抑,从而使企业整体业绩达到最大化。
奥格尔维定律的例子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墓碑上,刻着一句墓志铭:“这里安息的人,懂得选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这句话,是卡内基钢铁公司的全体高管,从十则墓志铭中,投票产生的最终碑文。
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成功,就是源于他敢于任用比自己强的人,并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卡内基钢铁公司下属的布拉德钢铁厂,有一位叫齐瓦勃的工程师。一次,该厂召开会议,在关于产品是否继续升级的问题上,大家僵持不下。
厂长认为,此时并不需要对产品进行升级,而是应该顺应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击败竞争对手。可是适应市场需求,就意味着沿用旧技术,因为一旦启用新技术,成本将大幅增加,而且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肯定不如原有产品。副厂长则建议产品升级,这样可以保持技术领先,争取高端客户。可是产品升级也就意味着价格上升,市场份额缩小。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而且各自都有一群支持者。
作为列席人员的齐瓦勃,突然拿着一个标尺站起来,将这个标尺折为两段,长度分别是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
齐瓦勃对两位厂长以及其他人说,我们可以把车间一分为二。厂长说,我们的车间本来就很小,一分为二就什么也干不成了。
齐瓦勃说:“一分为二并不是必须一样大,可以建成一大一小的两个车间。”
厂长说:“到哪里去找地方呢?”齐瓦勃说:“如果必须而且时间紧迫,没地方,我们可以用马路。”
齐瓦勃的机智让卡内基眼前一亮,卡内基惊呼:齐瓦勃万岁。
于是,卡内基提拔他当上了这家钢铁厂的厂长。
在齐瓦勃的管理下,该厂很快成了全美钢铁行业的佼佼者。
也正是因为有了齐瓦勃,卡内基才敢面对竞争对手公然挑衅说:“只要我想占领市场,市场就是我的。”其他竞争对手尽管不服气,但最后都被卡内基击败。
三年后,表现出众的齐瓦勃又被卡内基提拔为钢铁公司董事长,成为卡内基钢铁公司的领军人物。七年后,当时掌握美国铁路命脉的大财阀摩根,打算与卡内基联合经营钢铁公司。一天,卡内基递给齐瓦勃一份文件说:“按照这上面的条件,你去与摩根谈合作的事宜。”齐瓦勃看后,对卡内基说:“你有最后的决定权,但我要说,按这些条件去谈,高兴的是摩根,他会接受,而你将损失一大笔钱。”卡内基这时已对齐瓦勃深信不疑,通过分析,承认自己把摩根估计得太高了,于是授权齐瓦勃与摩根谈判,最终谈判结果对卡内基十分有利。
卡内基曾说过:“哪怕把我的厂房、机器、资金全拿走,只要把员工留下,4年后我还是一个钢铁大王。”他讲这话时充满自信,这种自信源于什么呢?人,水平比自己高的人。
到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钢铁企业。它拥有两万多名员工和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其年产量甚至超过了全英国的钢铁产量,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虽然是公司的最大股东,但他却并不担任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任用了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