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柏格定理的启示
蓝柏格定理告诉管理者,要适当地为员工制造一些危机感,让企业和员工时刻保持警惕性。
美国银行家路易斯·B.蓝柏格曾经说过“要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人们没有压力便没有动力,然而只有能承受压力的人才能把它化为动力。这就是后来被人们所熟悉的蓝柏格定理。中国有句话,“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要完成一件事,总会遇到各种压力,有时,你会觉得压力如泰山压顶,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但是有些人却总能把压力化成动力。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压力越大,动力越大。但压力只有在能承受它的人那里才会化为动力。
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说:“21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企业作为市场的核心主体,竞争是其生存和成长的方式。所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能面临着突然死亡的威胁。市场是变幻莫测的,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有什么困难将会面临,企业必须对一切危机都有充分的准备,领导者也要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让其永远保持高度的危机感。
一个企业的成败有多种因素,但是管理者对危机认识不足,缺乏应对措施,导致危机来临时“兵败如山倒”,是许多企业倒闭的重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下,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规模的逐渐增大,企业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危机。管理者在数以千计的环节中稍有失误或失职,都有可能把企业推入危机。
蓝柏格定理的例子
万国证券曾是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鼎盛时期其创办人管金生更是多家世界大银行和证券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座上宾。但是在一次突发性事件,即1995年的“3·27”国债期货交易中,万国证券一次性亏损20亿元之巨。就是这短短的8分钟时间,屡创奇迹的万国证券因为未能化解此次危机而分崩离析。后来万国证券被并入了申银,也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申银万国证券公司。
在这个任何事物都变化飞快的时代,企业必须时刻怀有忧患意识才能生存,否则昨天成功的楷模,今天就有可能成为失败的典例。危机管理是时代对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管理者要从各方面提高管理才能,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对管理者来说,危机是企业发展中必然出现的,一个企业若想成长,就需要不断地战胜危机。企业必须要让员工时刻保持危机感,才能激发出竞争力。
在华为公司2000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IT首位时,任正非却突然抛出了“华为的冬天”一说,给一直在坦途上行走的全体华为员工敲响了警钟。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正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怎样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必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也是历史规律。”
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面对残酷的淘汰机制,任何一个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都应该在安逸的时候心存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管理者要善于创造危机,使员工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