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料验收步骤
虽然采购部门负责物料的采购工作,某些情况下还负责物料运输工作的协助,但采购部门一般没有接收货物的职责。这其中涉及“接收”和“接受”的问题。接收是指接到货物。接受是指经过检查后,货物符合标准,企业同意采购这批货物。采购部门之所以不作为接收部门,主要因为接收工作由采购部门负责会造成“接受”货物的误会。
1)确定接收货物单位
接收单位首先被明确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使误接收造成责任无法说清的情况被避免。
2)确认送货供应商
物料从何而来,有无错误。如果一批物料分别向多家供应商采购,或数种不同的物料同时进库,验收工作中的重点就是识别物料的提供商,并按照要求分别进行存放,以备进行深入确认。
3)确定交运日期
交运日期可以判定供应商是否延期交货,是否违反了合同,如果违反可以作为延期罚款的证据。
4)确定物料名称和物料品质
大部分供应商往往并非只有一家采购商,在数目和频率较多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装运错误现象。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各种人为因素的情况出现。所以确定物料名称往往可以作为争取自身利益的一种凭证。物料品质的重要性是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但具体操作应该是把品质的评价标准数据化或易于操作化,其中主观性越低越好。
5)清点数量
查清实际成交数量和订货数量、送货单上记载的数量是否相同。对短交的物料,应该催促供应商补交;如果没有补交的必要,可以进行扣款处理。对超交的货物,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如果不缺料的情况下可以退回供应商;如果生产单位临时提出增加物料,而且超货物料正是这类物料(特采的形式之一),物料管理部门和采购部门应该协商接收,但接收同时应该给予供应商一定的或口头或其他方面的惩罚,防止供应商日后有意加大供货量。
6)将验收结果通知相关部门
验收结果分为接收、拒收、特采,将3类情况填写到“物料验收单”内后,送交采购、财务、仓库管理等相关部门。
7)处理不良物料
不良物料出现后,可以依照合同的约定进行处理。应首先通知供应商,告知不良物料的情况请其进行替换,重新进行检验。在合同允许范围内的不良物料,例如运输过程中的正常损坏,验收部门应按照呆废料进行处理。对于运输过程中的不正常损坏,例如超过运输损坏的限度部分,则应该退回或扣款,甚至要求供应商或运输单位进行赔偿。
8)物料归库
验收完毕后的物料应该通知物料控制部门(如仓库管理),准备进行入库操作。经过货物搬运到达仓库存储,以备各相关部门使用。
9)验收完工时间的确定
验收完工时间通常作为付款的起始日期,所以这一时间的确定非常重要。在整个验收过程中,它也可以放在“制作相关记录”阶段之后。
10)制作相关记录
制作相关记录主要包括物料验收单的填写。
2 物料验收的方法
物料验收有一定的方法可以遵循,在验收工作中,并不是最科学的方法最有效。根据验收物料的性质、数量、价值,在工作中一般有3种方法。
1)目视验收
验收的物料属于非生产性物料,例如:各类文具;物料的价值不大且数量不多,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主要形式是:直接观看物料,例如:文具的新与旧;观看度量器具;物料是否符合规格、体积、重量等。
2)技术验收
凡是涉及物料的物理化学和使用效能等方面的验收,就应该采用某类技术鉴定的方法。
3)试验验收
对特殊规格的物料,必须作技术上的试验,包括物理试验、化学分析、专家复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