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圈的确定
确定商圈要以连锁店所在位置为轴心点,详细调查轴心点所在街区的情况、交通状况和具体位置。由地点定位延展出区域定位,一般可以通过半径划分出各层商圈,即以店铺位置为轴心,以习惯性的一定距离为半径,画出商圈。国际上习惯性商圈半径参考标准如表4.1所示。
表4.1 商圈划分参考标准
对于处在不同地区的连锁店来说,商圈的半径距离存在很大差异,一般要受到当地人口密度、竞争状况、服务差别、交通方式、企业声誉等因素的影响。在城市中心地带,连锁店的商圈半径通常只有两三个街区距离,而在城郊则可能是十多公里。另外,对于不同地区的连锁店,不同商圈顾客占市场的份额不同。由于人们出行条件的改善,一些位于城市新兴开发区域的餐饮店,其边缘商圈的客源规模越来越大。
2.商圈分析
商圈分析涉及的因素包括商圈内的人口规模、人口结构、收入状况、教育水平及人口流动、消费习惯等。数据方面的资料可以从政府的人口普查、年度统计及统计公报等资料中获得,而定性分析则要考虑不同地理位置的具体特征,可从以下指标加以考虑。
(1)商务活动频率高的地区。如城市中心商务区,商务活动极为频繁、客流量大,是购物、洽谈、休闲、社交等活动的消费集结区域。一些连锁店甚至进驻大型购物广场,位于商场的顶层或底层,以充分利用这些区域的市场优势和客源优势。
(2)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在居民聚居和人口集中的地区,顾客的需求较为稳定,连锁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交通中转地区。近年来,车站或中转站的周边成为连锁店选址的重要目标,充分反映了连锁企业对交通条件的重视。
(4)知名旅游景点。设在旅游风景区内部或周边的连锁店非常受游人的欢迎,极大的人气和合适的位置有效保证了连锁店的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