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职场中,有这么一句话:“60年代的员工是头抵头;70年代的员工是背靠背;80年代的员工则是脸贴脸。”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员工,他们现在大多已成为商业领域的核心领导层,讲理想、讲责任、讲利润;70年代的员工是现在社会的主力军,他们面临的压力是养家、房贷和提升空间,有较强的职业焦虑感;而“80后”的一代则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员工,有着独立的价值观,不喜欢受约束,强调自我实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以快乐为导向,做着他们喜欢做的新新人类,他们热爱的是旅游、聚会、消费以及自我实现。
很多企业对这样一个问题感到十分纳闷:为什么经过精挑细选招聘而来的大学生,短短两三年的时间竟然流失了近90%?为此,这些企业不得不年年花大力气招聘应届毕业生,以应对“80后”员工的频繁跳槽。
在许多人看来,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是带着浮躁、叛逆、眼高手低,怕吃苦、缺乏合作性、自尊心强的“标签”走进职场的。由于“80后”员工大多未曾经历过物质艰辛的生活,在他们的职业字典中很难找到“将就”二字。他们要么热衷自己的工作,要么干脆辞职不干,由此造成了居高不下的跳槽率。
而很多“70后”的管理者认为“80后”在工作中的典型特征依次是责任感欠缺,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不喜欢受到规则的束缚、眼高手低、自我意识浓、情绪化,抱怨多,怨天尤人。
“80后”基本上进入了心智比较简单的一代,他们想问题不愿很复杂、做事比较凭感觉、对说服性与影响力权威的接受超越了法定权威与强制性权威,这个文化特征为比较公开化的阳光型管理、注重沟通的动员型管理模式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来说,“80后”员工进入了一个注重交流的时代,一个追求相对民主与开放的管理文化的时代。
但一直以来,国内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都比较重视榜样的力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以及很多劳动模范,都是榜样的代表。但是榜样是用少数人来影响多数人,并且,由于某些特殊性,不具有普遍意义,其作用往往是有限的,特别是这种方式越来越不为“80后”的员工所接受。
80后、90后员工特点分析
很多人说80后难管,90后更难管。有些管理者甚至患上了80后、90后员工管理恐惧症。其实不是他们难管,是我们不了解他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管理好80后、90后,就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特点。
了解了80后、90后的特点后,可根据他们的喜好,设置不同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实现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