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时物流是什么意思?准时物流的核心思想?

2023年3月8日22:13:57准时物流是什么意思?准时物流的核心思想?已关闭评论
1.准时物流的概念

准时物流是准时生产方式在物流领域的延伸,其实质就是要求企业在各个环节做到在准确的时间和准确的地点提供准确的产品。

准时制(Just In Time,JIT)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看板(Kanban)系统。看板是指放在货运车或手推车上的卡片,这些卡片详细记载了有关生产和供货的信息。卡片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看板”,用来发布生产命令;另一种是“取货看板”,目的是发出取货指令。在生产流程中,如果没有收到“生产看板”,某个工序就不进行生产,倘若收到后续工序的“取货看板”,就要即刻向后续工序发货。这种方式对丰田公司渡过第一次能源危机起到了突出的作用,随后引起其他国家生产企业的重视,并逐渐推行于欧洲和美国的日资企业及当地企业中。现在这一方式与源自日本的其他生产、流通方式一起被西方企业称为“日本化模式”,其中,日本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模式对欧美的物流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JIT作为一种物流模式在欧美物流界得到推行。

准时物流是在JIT基础上,为适应消费需要变得多样化、个性化而建立的一种生产体系及为此生产体系服务的物流体系。具体是指将必要的产品以必要的品种、必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以及客户手中。

准时物流方式是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领域采取的一种存货管理的零库存方式,通过准时的衔接,不再以库存作为生产过程的保障,而是以准时供应作为保障。这样就使整个生产流程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整个生产以及服务的节奏是连贯的,中间没有停顿,没有库存,再也不需要设置结点。所以准时物流方式是物流的一种新方式,也是精益方式的一种。

2.准时物流的核心思想

传统的物流观念认为库存是一种安全保障,是企业的资产。准时物流方式与之正相反,它认为库存是浪费,对企业来说是负债,因此,要尽量实现“零库存”。尽管准时物流方式涉及面很广,但是库存管理仍然是它的核心。实际上准时物流方式是一个“拉动”系统(Pull System)。

在这个系统中,首先由供应链最终端的需求“拉动”产品进入市场,然后由这些产品的需求决定零部件的需求和生产流程。在生产业务中,目标是只生产即时需要的品种、数量。当物流供应链上需要某一部件时,由沿着供应链的上一个阶段来满足,在需要的时间提供恰恰需要的部件品种和数量。同样,这一供需活动引发了供应链上的再一上级工作平台的需求,以此类推。

在严格“拉动”这一核心思想的指引下,物流供应始终以客户的最终需求为起点,始终由后道作业根据前道作业所示信息提取材料或产品。在生产流程的安排上,要求在整个物流供应中保持生产过程的稳定化、标准化和同步化,从而保证从原材料到产成品,再到消费品这一过程畅通无阻,不出现瓶颈现象,完美地实现准时物流的目标。

3.准时物流的特征

(1)强调对时间概念的重新理解 传统观念中,时间是一个“段”的概念。在准时物流体制中,时间更多地带有“时点”的含义。在从获取顾客的需求信息到消费者拿到产品的整个物流过程中,始终强调的是一个准确的时间点,而不是一个时间段。

(2)尽量减少库存 传统的观点认为,无论是原材料的库存、在制品的库存还是产成品的库存都是资产,代表系统中已积累的增值。期末库存与期初库存的差也一直被认为是某一部门在某一周期内的效益。准时物流则认为任何库存都是浪费,必须予以消除,它对库存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方式。

(3)消灭一切浪费 传统的生产管理认为,一定数量的不合格产品是不可避免的,允许可以接受的质量水平。而准时物流的要求是消除各种引起不合格产品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以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代替最终检验,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消灭废品。

(4)强调协调 准时物流体系中的协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生产流程内部的协调,它强调工作班组成员之间能相互交流信息,能够较好地发挥员工在基层车间发现、解决和防止各种问题的意愿、积极性和能力;二是外部协调,它强调供应商与客户之间要尽可能地联系,相互信任,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计划。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