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线内质量控制?什么是线外质量控制?

2023年3月6日14:21:21什么是线内质量控制?什么是线外质量控制?已关闭评论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质量管理作为一门科学,随着在理论上的丰富与完善,质量管理的实践也有了长足的进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休哈特学派理论与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为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实用的管理手段;仅控制图就出现了许多新的种类与形式,如选控图、验收控制图、万能控制图等;就抽样检验来说,在不断完善计数型各种方法的同时,又出现了若干计量型方法。另一方面,田口玄一等人所创立的质量管理理论与技术,标志着一个新的质量管理学派的产生,为质量管理科学开辟了另外一片天地。尤其是线外、线内质量控制技术,在加强线内质量控制的同时,更为注重提高设计质量,为进一步完善工序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1 线内质量控制

线内质量控制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控制,也即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常用的质量控制手段见表7-1。

为确保产品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方式,在产品质量形成的序前、序中、序后各个环节实行全程有效控制。但限于当时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的发展程度,这种质量控制只能是依靠人工操作来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其速度、能力、可信度等均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在线测量技术的发展,为线内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在线质量控制方法中,关键的是在线质量数据的采集和过程参数的调整。在线质量数据采集完成过程信息和产品信息的收集,经过信号的预处理和数据接口送入控制计算机。计算机根据质量特征和过程参数的关系,做出对过程参数进行调整的决策,然后控制器通过执行元件完成过程参数调整,实现在线质量控制。

在线质量数据采集方法包括过程参数的监测和在线产品质量检验。过程参数监测是通过测量与产品质量特征有关的参数来实现的。在线产品质量检验是通过在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工序间隔直接测量产品的质量特征值,通过建立过程参数和最终产品质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调整参数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实现。

2 线外质量控制

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形成之前,人们对产品的质量活动还仅限于着重控制生产过程。随着人们对如何科学、经济的制定标准,如何达到“合理质量”等质量观念认识的深入,使质量管理从单纯关注加工过程,拓展至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全过程的活动。尤其是产品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从产品加工到产品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质量问题,如加工技术水平,用户对质量的需求,社会对环境保护、生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设计质量也就成为线外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提倡线外质量控制的代表人物,日本的田口玄一博士指出:产品的质量首先取决于产品设计,如果设计质量不佳,就会造成产品质量的先天不足。而产品成本的70%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只要采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就可使成本降低25%~40%。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首先在产品设计开始就综合考虑设计质量、设计成本和目标价格三者间的关系,以取得最佳组合。

设计阶段质量经济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如何合理的确定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在产品的设计阶段进行相应的质量经济分析是企业产品设计的重要内容。现有多种方案用于不同情况下的评判与分析,把影响产品质量设计的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综合起来,使质量优化设计问题形成了一个开放的体系。休哈特等人创造并拓展的以数理统计理论为主的工序质量控制方法使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指导思想得以较好实现。

田口玄一等人提出的三次设计理论(三次设计理论的基本思想是,用正交试验表安排方案,用误差因素模拟各种干扰,以信噪比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特性的稳定性指标,从而设计出质量上乘、成本低廉、性能稳定可靠的产品),则使工序质量控制由仅限于工序自身控制的指导思想,拓延到工序以外的工序质量控制,即实行线内、线外质量管理的有机结合。在观念上彻底改变了以符合性为指导思想的工序控制,而是把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作为工序质量控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控制方法上则更加侧重进行合理的工序质量控制,即采用技术方法以提高产品质量与采用经济控制方法以求良好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