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剥离的类型有哪些?

2022年7月21日11:47:14企业资产剥离的类型有哪些?已关闭评论

(一)按资产剥离是否符合企业的意愿划分

按资产剥离是否符合企业的意愿,可将资产剥离划分为自愿剥离和非自愿剥离。自愿剥离是指企业管理层认为剥离能够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提升企业市场价值产生有利影响时,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而主动进行的资产剥离。例如管理层为了实施归核化战略而将部分非核心资产和业务剥离;或者为了提高公司市场价值而将部分不良资产剥离。在这种剥离形式中,管理层主动将企业内部部分资产,如生产线、业务部门等出售给第三方。自愿资产剥离代表两种性质不同的现金流量的交换——剥离资产的企业以放弃出售资产在未来所能产生的不确定现金流为代价,交换受让企业所提供的较确定的现金流,如现金或银行票据等。

非自愿剥离主要是指企业受到法律或政府相关指令约束而被迫进行的资产剥离。最常见的情况是,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可能因规模过大而产生垄断,此时企业为避免政府反垄断法的起诉而进行剥离,或者在政府或法律的压力下被迫剥离部分业务。有时,企业由于资不抵债或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债权人或抵押权人起诉,也不得不进行资产剥离。

(二)按资产剥离的程度划分

按资产剥离的程度,可将企业资产剥离划分为整体剥离和部分剥离。整体剥离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将企业全部资产或产权出售,所有者收回投资,不再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企业法人地位消失,实质上相当于进行清算。整体剥离可以通过整体出售和分开出售来实现。

部分剥离是指仅将企业的一部分资产、部分或生产线出售,企业所有者仍拥有对企业的所有权。部分剥离主要用于对以前收购的某个部门或产品线的“逆收购”。

(三)按剥离资产的形式划分

按照剥离资产的形式,可将企业资产剥离划分为物质资产剥离和股权剥离两类。物质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将直接控制的资产进行剥离,例如剥离公司所属的分公司、部门或产品生产线等。被剥离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债权、存货等。

股权剥离是指企业将间接控制的资产进行剥离,也就是剥离所属的子公司。剥离的对象是企业对控股子公司或参股公司的股权。

(四)按剥离资产的内容和性质划分

按剥离资产的内容和性质,可将企业资产剥离划分为经营性资产剥离和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经营性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将其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直接对外出售。这些资产通常在企业生产规模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与主业的相关度逐渐降低,出现闲置或配置不合理、盈利性变差等情况。将这些经营性资产剥离可增强资本的流动性,提高资本使用的效率。

非经营性资产剥离是指将企业内部的职工宿舍、医院、食堂、幼儿园、图书馆等非经营性资产从企业中剥离出去。剥离后的非经营性资产可向社会公开出售,或者作为独立法人运营,或者交由其他企业代管。将这部分非经营性资产出售可以使企业集中资源和精力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集中更多的资金进行生产改进。现阶段,非经营性资产剥离主要适用于我国国有企业对某些社会职能的剥离。

(五)按剥离是否与公司战略直接相关划分

按剥离是否与公司战略直接相关,可将企业资产剥离划分为战略性剥离和财务性剥离。资产战略性剥离,是指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根据企业内部资源状况和发展能力以及外部环境,围绕价值创造对企业经营中的弱势资产或损害企业整体价值的部分资产予以剥离,使企业在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的同时,具备未来市场创新的能力,并将企业的资源和能力用于尚处于发展中的主营业务和价值创造方面,借此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建立持续成长优势,降低经营风险。可见,资产战略性剥离是着眼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培育和增强主营业务、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剥离。在实践中,企业退出和进入某一行业的剥离,回归主业甚至重构主业的剥离,都属于战略性剥离,都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和提升企业价值。

资产财务性剥离是指企业通过资产剥离来改善企业业绩,从而达到提升企业的市场期望价值和提高企业资信等级的目的。财务性资产剥离,往往会改变企业的债务结构和资产结构,实现当前的、短期的财务盈利。该盈利往往又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获得,以便达到融资、保壳等目的。

(六)按资产剥离的实现方式划分

按资产剥离的实现方式,可将企业资产剥离划分为纯资产剥离和资产配负债剥离。纯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只将拥有的部分资产剥离,购买方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品或劳务支付对价。

资产配负债剥离是指企业将部分资产和负债一同剥离,差额部分由购买方以现金和准现金资产支付。资产配负债剥离的实质是购买方以承担债务的支付方式购买出售方的资产,购买方支付的对价中要减去承担的债务。由于资产配负债剥离涉及出售方债权人的利益,所以必须争得出售方债权人的许可才能进行交易。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