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量改进的目标
每个组织的质量改进目标不仅要与企业总的经营目标相结合,而且还要能够定量测量,即使是定性要求,也必须要有可检查性与可对比性。同时质量改进目标也应定期评审,以反映出不断变化的顾客期望。
1.质量改进目标要与企业总的经营目标相结合
每个组织都应有质量改进目标,并把质量改进目标分解到该组织的各部门、单位,形成一个质量改进目标的目标管理体系。这些具体的目标要与企业总的经营目标相结合,并突出提高顾客满意程度和过程的效果和效率。例如降低顾客投诉率,降低某一过程的不良品率等。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策略、措施,应该被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必须一道工作的全体人员所理解和赞同。
2.质量改进目标应明确、可测量
质量改进目标应能定量测量,即使是定性要求,也必须要有可检查性与可对比性,这些目标应明确易懂,便于测量与分析。既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又富有挑战性,即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目标过低、轻易达到或目标过高而难以实现都是不可取的。质量改进目标一旦确定,就要通过各种方法让有关工作人员理解与支持,共同努力去实现。
3.质量改进目标应定期评审
质量改进目标应定期评审,以反映出不断变化的顾客期望。由于在过程和活动中未发挥资源的潜力而造成的损失是质量损失,质量损失有有形的如原材料的浪费,也有无形的损失,如顾客满意度下降、丧失信誉等,如何努力降低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损失的机会是质量改进的主要方向。因此,每个组织都应在质量改进活动中不断减少质量损失。
二、质量改进的意义
质量改进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因此,在整个经营活动中必须把质量管理作为核心、重心,以便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同时可极大地提高经营效率、超越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
1.推动新产品的开发。采用质量改进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方法必将以市场调查为企业活动的先导。由此,把顾客需求合理地转化为产品的质量特性的设计,并且,构建产品生产的新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提升产品对顾客而言的质量信誉程度,这必将要求对企业原有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或创新。
2.推动新产品的推广。营销管理理论表明,一个新的产品投入市场是否能取得成功,除了新产品的质量是否能完全满足顾客的需求或引导顾客产生新的需求之外,还必须有一整套高质量运行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予以保证。要求企业制定高效的促销策略,构建高质运行的销售渠道,建立快速应对顾客反馈信息的服务机制。这些活动都必须高质、高效地进行,它必须在质量改进的层面上予以保证。离开了质量改进,离开了创新,企业是难以前进一步的。
3.推动企业效率的提高。为了应对多元变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必须通过质量改进来促进管理的组织、体系、程序的革新,促进工序、设施、技术、服务的改进,唯此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率、超越竞争对手。
4.推动企业成本的降低。质量管理活动的一个根本性的目标在于降低成本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质量成本的降低一直是质量改进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在质量改进中,人们的目标除了显而易见的可以降低的成本之外,还针对冰山之下的劣质成本,这些成本藏而不露、隐蔽而沉积,是质量改进持续活动一再追求降低的一个重要目标,其空间之大往往使质量改进活动的每一次努力都总有收益,犹如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
5.推动企业潜力的挖掘。质量改进活动从时间而言,贯穿企业质量经营活动的始终;从空间而言,可以覆盖企业质量经营活动的每个领域、每个方面、每项活动、每个部门、每位员工。从这种意义而言,质量改进活动对企业潜力的挖掘是永无止境的,应该是永不止步的,质量改进的触角应该伸向企业的每一个细胞,从而成为推进企业永葆青春的不竭动力。
6.推动企业品牌的打造。企业要打造品牌,离不开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推动的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成为企业品牌打造的最坚实的基础,质量改进推动的企业经营活动的高质量运行成为企业品牌打造的最根本的动力,质量改进推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成为企业品牌打造的最具震撼力的克敌制胜法宝。质量改进成为质量立业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