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的程序

2019年11月7日09:16:50成本控制的程序已关闭评论

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就是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对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限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成本控制按照控制行为的先后顺序分为如下环节:

(一)制定控制标准

成本标准是成本控制的准绳,成本标准包括成本计划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但成本计划中的一些指标都比较综合,还不能满足具体控制的要求,这就必须规定一系列具体的标准。 确定这些标准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1)计划指标分解法。

即将大指标分解为小指标。 分解时,可以按部门、单位分解,也可以按不同产品和各种产品的工艺阶段或零部件进行分解,若更细致一点,还可以按工序进行分解。

(2)预算法。

即用制订预算的办法来制订控制标准。 有的企业基本上是根据季度的生产销售计划来制订较短期的(如月份)的费用开支预算,并把它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 采用这种方法特别要注意从实际出发来制订预算。

(3)定额法。

即建立起定额和费用开支限额,并将这些定额和限额作为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 在企业里,凡是能建立定额的地方,都应把定额建立起来,如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 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具体化和经常化。

在采用上述方法确定成本控制标准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计算。 同时还要正确处理成本指标与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如和质量、生产效率等关系),从完成企业的总体目标出发,经过综合平衡,防止片面性。必要时,还应搞多种方案的择优选用。

(二)监督实施标准

监督实施标准就是根据控制标准,对成本形成的各个项目,经常地进行检查、评比和监督。 不仅要检查指标本身的执行情况,而且要检查和监督影响指标的各项条件,如设备、工艺、工具、工人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等。 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与生产作业控制等结合起来进行。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

(1)材料费用的日常控制。

供应部门材料员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质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 生产调度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监督期量标准的执行。 车间材料费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车间材料核算员负责,它要经常收集材料消耗信息,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2)工资费用的日常控制。

主要是车间劳资员对生产现场的工时定额、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劳动组织的调整、奖金、津贴等的监督和控制。 此外,生产调度人员要监督车间内部作业计划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产、合理派工,控制窝工、停工、加班、加点等。 车间劳资员(或定额员)对上述有关指标负责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寻找原因。

(3)间接费用的日常控制。

生产单位间接费用的项目很多,发生的情况各异。有定额的按定额控制,没有定额的按各项费用预算进行控制,如采用费用开支手册、企业内费用券(又叫本票、企业内流通券)等形式来实行控制。各个部门、车间、班组分别由有关人员负责控制和监督,并提出改进意见。

上述各生产费用的日常控制,不仅要有专人负责和监督,而且要使费用发生的执行者实行自我控制。 还应当在责任制中加以规定。 这样才能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众基础。

(三)检查考评

检查考评属于事后成本控制环节。

检查考评就是阶段性地集中查找和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判明责任归属,对成本目标和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奖优罚劣,并采取措施,防止不利因素再次产生,总结和推广经验,为修订标准提供可靠的参数,使成本控制的方法标准化。

以上三个步骤相互联系,循环往复,构成成本控制循环。 每一次循环,成本控制标准都应有所改变,成本控制手段应更加科学、合理。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