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须知“六戒”

2019年10月29日15:49:27管理者须知“六戒”已关闭评论

管理者的用人误区,主要有以下方面:

1.戒以妒能“毁”人

有些领导功名心和虚荣心十足,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对有才能的人大加压制和冷落,宁愿舍弃良材而重用朽木,使能者被压在底层,平庸者反而青云直上。一味地压制别人,抬高自己,这种“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不用”的心理意识,狭隘至极,危害极大。

2.戒以亲疏“用”人

常说的“月光效应”,即月亮本身并不发光,但可以借助太阳而发出柔和的光辉,使人感到可爱,产生出众首仰望的效应。在选拔人才中,也有类似的现象。如某人本来不是“千里马”,但由于他与某位领导是亲戚、朋友或老同学,并得到领导者的举荐,马上便身价倍增,跻身于领导行列。这种相悖于唯贤是举的用人方式,或任人唯“派”,或任人唯“地”,最终都将使领导作茧自缚,贻误前途。

3.戒以好恶“选”人

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些领导者,选人用人不是看实绩,凭能力,而是以个人好恶、情感远近为标准。以下几个原因造成领导干部对下属的主观评价:

第一,是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的作用。

初次见面时,领导就把社会刻板化了的模式套在这个人身上,如,认为年轻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男青年留长发,赶时髦,便认定此人政治素质不好,不可靠,等等。因而把人才的好坏模式化、脸谱化,形成一种刻板印象,用人偏重表面,为一些人的首次印象所迷惑。所以,领导者在选才用人时,必须正确对待第一印象,不能停留在第一印象,要深入而全面地了解情况,不断修正和深化第一印象,形成比较正确的认识。

第二,是唯“从”是举,唯“拍”是用。

有些人喜欢把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看成是“德”,把擅长搞歪门邪道,善于“吹喇叭”、“抬轿子”、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人看成是“才”,大加重用;而对那些敢讲真话、勇于抵制不正之风、大胆开拓的人,则横加责难,“顺”者用之,“逆”者闲之。

4.戒以定式“取”人

以定式取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凭,二是资历,在文凭上,有的企业在配备领导班子时,眼睛只盯着文凭,搞文凭排队:博研、硕研、本科、专科。有时甚至只要有一张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文凭,不管其领导能力如何,就被拉进了领导班子,但是,文凭固然重要,但用人不能只看文凭,而要注重实质水平。

日本的索尼公司总裁盛田昭夫,曾把公司职员的履历表全部烧毁。当然,对他这种做法我们不一定仿效,但是他摒弃了只重学历不看才能,坚持在实践中选用人才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每个领导者借鉴和学习的。

其次是以资历熬人,不看能力看资历、不看水平看辈分的思想,导致一些人混年头,熬岁月,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使一些业绩平平的人凭年头而得到提拔,“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而大批年轻的优秀人才遭到压制。其实,这种以定式取人的方式归结根源就是对能力的轻视,而墨守某种成规,导致整个组织缺乏活力。

5.戒以求全“埋”人

“至宝必有瑕秽,能工也有不巧。”但有些领导则过分地强求“完人”“全才”,甚至戴上“放大镜”去找人家的不足,而摘掉“近视眼镜”来看别人的长处,不能正确对待犯过错误和有缺点、弱点的人才,结果因瑕弃玉。

6.戒以乌纱“诱”人

领导用人时应该是因事择人,而不是因人造职,那只会造成权力机制从内部腐化溃烂,即使领导是出于公心提携后进,但有的人,原来称职,提拔后反而不称职了。

伦特是个合格的副校长。他善于融洽与学生、教员的关系,后来被升为校长。很快,人们发现,他缺少那种应付高级官员的事务所必需的方法。他为了调解两个学生间的争论,却把教育局长晾在一边;他为生病的教员代课,却错过了副局长召开的课程修订委员会会议:他致力于校务工作,却无暇顾及社区组织的活动,学校失去了教育局长的信任,失去了社会的支持。

领导应当善于观察和发掘下属的潜力,使其人尽其才,毋武断地认为“乌纱帽”可以决定一切。另外,领导要善于把好人才关,因为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太多,贪图名利“毛遂自荐”者有之;追求仕途“趋之若鹜”者有之;欲借此一展才华而无需“三顾茅庐”者也有之。

因此应该认真考察,严格把关,将那些品行端正、业务娴熟、年富力强、忠于职守的人提拔上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人兴国,国人科教,科教兴人。能否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人的才能,是衡量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