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方面存在不足

2019年9月22日14:16:23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方面存在不足已关闭评论

供应链金融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其中,信息流是调控供应链的有效手段,能够整合供应链,提高其运行效率,促进供应链发展。

然而,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且供应链金融在发展中还面临着信息化不足的问题。

虽然核心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机构存在担保和监管机制,比如物流企业会监管货物的流动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的信息处理问题上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那么,金融机构该如何改善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信息处理问题呢?如图1-1所示,金融机构可以从简化信息获取流程、转变信息关注客体、大数据运用以及加强物流企业信息流通等四个方面改善信息化问题。

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方面存在不足

图1-1 金融机构改善信息处理问题

1.简化信息获取流程

简化信息获取流程,是指将金融机构从物流企业和核心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便利化,借助先进技术搭建信息平台,建设信息系统,从而使供应链各环节都实现信息化,使各种业务信息都实现电子化,使得整个过程都透明简捷,减少人工环节,降低人工操作不当所带来的风险。

2.转变信息关注客体

这是指金融机构转移考核重点,金融机构不再关注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而是考核其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交易行为和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并评估交易风险。这样做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强供应链金融中的信息化建设。

3.大数据运用

大数据运用是指将大数据技术与供应链有机结合起来。由于供应链金融的操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其中环节众多,这就需要更好地发挥供应链的价值,而在这种情况下运用的工具就是大数据。

传统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主要是为交付订单、交易数据和发运而设计的,无法满足如今供应链所处的复杂环境,这成为供应链管理的瓶颈。运用大数据可以突破传统的ERP系统的局限性,实时掌控各个环节中的信息,还可以借助大数据进行需求预测,保证企业能够制定正确的库存策略,合理安排生产,准确交付订单,以此来实现供求关系平衡,使供应链更具有竞争力。

4.加强物流企业信息流通

这里是指加强物流企业信息的获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图1-2所示。

供应链金融信息化方面存在不足

图1-2 物流企业的监管形式

在加强物流企业信息流通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物流企业的监管将信息流和物流无缝对接,不过,金融机构应当对物流企业展开不定期检查,主要检查货物的出入库合规与否,手续完备与否等。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