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矩阵式管理
矩阵式管理是指,为了使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交流得到加强,随着项目的开始和结束,机动灵活地成立或解散项目小组,使得组织能适应变化的外界要求。而且一个人可以同时参加多个项目,能大大提高人员利用率。
相对于那种传统的一维式管理而言,矩阵式管理又称系统式或多维式管理。当人们为了工作,各个部门的人员集合在一起时,会形成一个为完成专门任务而出现的横向系统。该横向系统和原来的垂直领导系统构成了一个矩阵,因此这种管理模式被称为矩阵管理。也就是说,矩阵管理中的员工呈现的是双向报告的模式。他们有两个领导者,一个是流程上司,主要负责员工日常考核和任务完成程度,一个是专业上司,主要负责员工的晋升和任免。
一个管理者要想获得更大的成功,解决更加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必须依靠员工整体的合作力量。现代企业的运作,规模越来越大,员工越来越多,所面临的环境和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项目管理兴起后,工作中所涉及的人员、部门越来越多,有时甚至要求员工跨国合作,要求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的参与,这就增加了部门之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矩阵式的结构。矩阵式管理主要是把管理部门分为两种,其一是传统的垂直领导部门,其二是为完成某一项任务而由各部门抽调人员联合组成的临时部门,并指定专门负责人领导,这项任务完成后,小组成员就各回原部门。
要提升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就要从意识上提高对矩阵管理的认识。当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产品就会变得多元化,市场逐渐扩大,变得更加分散。各部门之间进行分工,出现分支机构和运营多线业务时,无论我们是否喜欢,也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采纳,都需要及时调整企业结构,用更灵活的矩阵管理来代替单一的垂直管理体制。设立跨职能部门,强化信息的流通,灵活、有效地协调各项业务的发展。事实上,任何企业只要具有一定规模,就应该认识到矩阵管理的必要性,并且要发挥矩阵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升组织的矩阵管理能力。
矩阵式管理例子
1993年之前,IBM的管理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模式,公司众多的销售事业部之间,几乎没有横向联系。公司前CEO艾克斯只注重业绩成长,对于其他的市场需求一概不知。他的这种管理模式导致IBM饱受“金字塔之殇”,公司连年亏损,其额度创下了华尔街历史纪录。
1993年,为了改变连年亏损的状态,IBM公司进行了一次大转型,也就是著名的“矩阵革命”。IBM进行了重大人事变动,郭士纳临危受命,出任CEO,对公司进行管理改革,开始实行矩阵式管理。他重组各事业部,整合成以产品类、业务类各自为主的两支团队,让他们既竞争又合作。缩减金字塔的层数,将决策权收归总部,各地业务分别由当地总经理、地区总经理与美国总部的产品类、业务类总经理共同管理。
通过郭士纳的这种矩阵革命,IBM公司迎来了重大胜利。1996年,经过公司员工的不懈努力,失去联系已久的全美前10大计算机买主之一的美国保德信人寿公司回到了IBM怀抱。当初,因为IBM管理体制的落后,致使产品质量急速下降,保德信决定离开IBM,转向其对手购买硬件和软件。但自从1993年郭士纳对IBM进行改革,重组企业的事业部后,专门组织了软件实验室,协同开发数据管理新软件,这才使得保德信重回IBM怀抱。
在这个案例中,IBM在改造前是典型的金字塔管理模式,无视客户的需求,对市场变化反应缓慢,最终导致市场份额下降,造成企业亏损。进行改革后,资源被充分整合,部门间横向和纵向结合紧密,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这是矩阵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