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管住自己的思维:反弹效应

2019年9月15日16:53:28谁能管住自己的思维:反弹效应已关闭评论

名词点击

反弹效应也叫后抑制反弹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思维与身体好像不是一个整体的,明明想睡觉,但思维却清醒着。这时,人们的典型反应就是努力集中精力,尽量不去胡思乱想。但是,过去二十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这不仅是错误的做法,而且会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经典案例

丹尼尔·文格纳和他的同事是最早开始研究反弹效应的影响的人。他们最开始要求实验对象尝试着在前五分钟里不要去想一只白色的熊,而在下一个五分钟里,尽量去想一只白色的熊。在整个实验中,实验对象被要求用语言描述他们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当想到一只白熊的时候就按铃报告。结果,那些实验对象们在想要抑制自己思维时的按铃次数是没有抵制思维时的两倍,这一现象表明了努力压抑思维的这种行为会导致思维更为强烈的“报复”。

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对于那些正在节食或者戒烟的人来说,抑制思维可能适得其反;人们越是想要减肥,就越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人们越是渴望戒烟,烟瘾就会愈发厉害。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试图压抑吸烟愿望的人对于烟的渴望比那些没有压抑想法的人要更强烈。因此这时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更好的戒烟方式。

智慧启示

反弹效应的原理在于,当人们有意识地要回避一个想法时,会在无意识中执著于这件事情。

因此思维压抑的讽刺性在于,有时候我们想要管理好自己的思维,却可能会对自己造成更多负面影响。尽管我们根据自身的判断试图压抑不必要的思维,但恰恰是这个过程让我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当我们特别渴望做某件事,而思维又在进行潜在的反抗时,我们就要试着转移自己的思维和注意力,而不要让自己刻意遗忘这件事,或者刻意反抗做这件事的念头。这样,反弹效应就会慢慢被削弱,我们反而更容易达到目的。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