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点击
时间有一个客观的长度,可是在人的心里,它又有一个相对的长度,这个相对的长度往往和客观的长度有出入。这就是由于人的主观感觉造成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在不同的情绪和心态下,我们对时间的判断会表现为过快或过慢,这种对时间的不正确的判断叫做“时间错觉”。
经典案例
相传,爱因斯坦在晚年的时候,有一次与一群青年学生讨论学术问题。学生们问他:“那么复杂的相对论,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它的含义呢?”
爱因斯坦想了一会儿,回答道:“如果你和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起坐上两个小时,你会觉得好像只坐了一分钟;但如果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你也会感觉好像是坐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学生们顿时恍然大悟。
和美丽的姑娘聊天,当然是美好的体验,人人都希望它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相反,坐在炽热的火炉边,每分每秒都是煎熬,好像受刑,人们就希望它赶快结束。正是因为人们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情况的差别,才致使我们产生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错觉。我们平时所说的光阴似箭、度日如年,其实都是时间错觉。
那么什么时候人们会感到时间过得快,什么时候又会感到时间过得慢呢? 一般来说,当我们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能引起我们的兴致,让我们感觉放松和愉快时,我们就会感到时间过得飞快;相反,当我们处于烦躁、压抑、郁闷的状态时,则感到时间过得慢。这是因为人们总是希望快乐的时间更长久,痛苦的时间越短越好,因而就会出现时间错觉。
时间错觉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一个星期内,人们往往感觉到“前慢后快”,也就是周一和周二过得特别慢,而过了周三便感觉一晃就到了周末。这也是因为每周刚开始的时候,人的情绪还没有从周末的状态中调整过来,又要面对一堆新的工作,因而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而到了一周的后半段,由于周末离的越来越近,人们就会对周末产生积极的盼望,因而也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许多。
在人的一生中也有这样的现象,人在童年时代容易感到时间过得慢,就像歌里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得太慢。”这是因为人总是希望自己快点长大。等到过了三十岁,就开始感到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开始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智慧启示
同样的时间,由于心理状态不同,往往会造成人对时间有不同的感觉,因此有的时候人们感觉时间如“白驹过隙”,有的时候却感觉“度日如年”。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其实都和我们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还应该认识到时间的有限性。无论人们在感觉上有怎样的时间错觉,生命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