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为什么能够驱逐良币?

2019年9月6日16:11:16劣币为什么能够驱逐良币?已关闭评论

货币流通的时候,市面的金币和银币都是足量的,币面的价值与货币自身的重量等同,这样的货币我们称之为“良币”。然而有一些不法分子在铸币时,故意降低货币的重量来从中谋取利润,这种实际价值低于币面价值的货币就是我们所说的“劣币”。

铸币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行的,都是有后台有势力的人才能铸币,往往都是大批量生产,所以劣币一出往往数量非常可观,因此存在巨大的利润。市面上的劣币多了,拿到劣币的人都会赶紧想办法把它花出去,而把良币留着,这样一来劣币的流通就变得频繁,而市面上的良币就会减少,甚至会逐渐退出流通。

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最初含义。良币之所以退出流通,是因为它是足量的,收在手里不会贬值,不会有影响。而劣币则不同,时间长了就有可能用不出去,赶紧使用出去才不会吃亏。

劣币之所以可以驱逐良币,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如果所有人都不知道有劣币的存在,那么劣币的存在不会有任何意义,产生不了任何影响,良币也就不会退出流通。但是如果买东西的人知道自己手里的是劣币,卖家却不知道的话,就会出现买家急于留下良币花出劣币,而卖家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接受了劣币的情况。然后,卖家又变成了买家,把劣币花出去,如此循环下去,劣币就因为大家的信息不对称堂而皇之地进入流通。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仅存在于货币流通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存在类似现象。

比如说在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素质高的人会守规矩老实排队,但是却往往被不守规矩的那些人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秩序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往前挤,倒是常常能捷足先登。这样一来,为了能挤上车,守秩序的人就不会再老实排队,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就变得越来越少。

另如,现在社会影音制品盗版猖獗,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翻版盗版的CD、VCD成本比较低,比起音质近乎完美但价格高的正版货来说,售价相对便宜。而一般顾客并不在意音质是否纯净,只讲究廉价,因此不少人会选择购买盗版。抱有这种心理的顾客越多,盗版就越有市场,而正版音像制品就会失去市场,从而导致产品利润越来越低,那些生产厂家就不得不选择生产盗版品或者破产。

在普通人的观念中,一直认为“优胜劣汰”,优秀的总是能够战胜落后的,懒惰的总是抵不过努力的。但是这看上去理所应当的事情却并不是必然情况,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时候成功的并不是那些最优秀最努力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劳而获的人获得更多。

比如,一些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就存在着“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一家公司里会有许多员工,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有的人务实能干、勤奋努力,有的人则可能混吃混喝、能力不足等。

当公司同时招聘一批员工时,因为不了解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一般开出的薪水是一样的。等到新员工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能看出区别来了,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成绩会高一些,平庸的人成绩可能要低一些。

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能力不足或者素质不高的人被淘汰出去。但实际上,工作成绩很难用简单的数字衡量,绩效评估也并不一定准确,公司并不能确切地知道,到底谁做得更好一点,谁做得差一些,所以公司也只能是根据整体收益利润,来制订一个笼统的工资标准。

这样一来,大家的工资水平相差并不大。那些能干的努力的业绩出众的员工,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收益和努力不成比例,结果就是,这些人都会跳槽去其他的公司。剩下那些能力不是那么强的员工,他们的回报可能还超过了付出,所以安于现状,非常愿意留下来。

同样,某工厂生产效益过低,生存艰难,为了减少开支、节省成本,于是决定裁员。当然,工厂的本意肯定是想要留下能力强的人,但事实上往往留下来的是能力比较弱的人,而有能力的人却离开了。这是因为能力强的人有更大的概率找到新工作。这也是劣币驱逐了良币。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公司领导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员工知道自己每天都做了些什么,有没有偷懒,但是公司领导却不能清楚知道,正是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导致了这一系列现象的出现。

所以要想解决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信息入手。只要双方都能清楚明白地了解双方或者某件产品的信息,做到信息对称,就能够避免这种问题。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