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属于哪部分:二八法则

2019年8月29日13:19:46你属于哪部分:二八法则已关闭评论

二八法则是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指出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占多数。因此只要能控制重要的少数因子,就能控制全局。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形成了“二八法则”——即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80%的普通客户。

我们小的时候,一般都会在本子或者课桌上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之类勉励自己勤奋学习的字样,大人也往往教导我们“天道酬勤”。的确,一件事情下功夫去做和有一搭没一搭地做,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帕累托老先生却主张80%的成绩源自20%的努力。

一所学校中,优秀的学生和极其顽劣的学生始终都是少数,大部分学生都居于中间位置。一个企业再怎么发掘客源,大部分利润始终来自占客户总数小部分的“大客户”。一家公司再怎么进行团队精神和业务能力的培训,既优秀又忠诚的人才始终只占很小一部分,大部分人不是表现平平就是学成之后跳槽高就。再怎么高喊节约能源,地球上大部分的能源,依然被少部分人消耗,而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人口依然在争夺着少得可怜的能源。即便你朋友成群,最知心也最经常相处的始终都是那么几个。甚至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快乐和忧愁都是不平衡的,古话不是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吗?

这些现象反映出来的规律全都是二八法则,或“帕累托法则”。

当然了,二八法则中的“二”和“八”只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大致描述,严格来说,真实的比率未必一定是20%或80%,我们不妨将它理解为“少数”和“多数”。帕累托的初衷是将这一模式用于商业活动,他认为原因和结果、投入和产出、努力和报酬之间普遍存在着不可思议的不平衡,小部分的努力可以获得大部分的收获,起到关键作用的小部分,通常主宰整件事物的产出、盈亏和成败。后来,该法则被广泛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济学家说20%的人手里掌握着80%的财富。有这样两种人,第一种人占了80%,却只拥有20%的财富;第二种人只占20%,却掌握了80%的财富。第一种人工作时只会紧盯着老板的口袋,希望老板能多给工资,却不知道这样是把自己的一生租给了只占20%的人。第二种人除了做好手边的工作外,还会关注不断变化的世界,他们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80%的人都在为他们打工,帮他们完成人生目标。

股票市场中也是这样,有80%的投资者只想着怎么赚钱,仅有20%的投资者考虑到赔钱时的应变策略。结果往往是那20%的投资者能长期赢利,而80%的投资者却常常赔钱。20%的人掌握了市场中80%正确的有价值信息,而80%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用心收集资讯,只是通过股评或电视掌握20%的信息。只占市场20%的大盘指标股对指数的升降起到80%作用,一轮行情只有20%的个股能成为黑马,80%个股会随大盘起伏。80%的投资者会和黑马失之交臂,20%的投资者与黑马有一面之缘,能够真正骑稳黑马的是少之又少。成功的投资者用80%的时间学习研究,用20%的时间实际操作。失败的投资者用80%的时间实盘操作,用20%的时间后悔。

没有一种活动不受二八法则的影响。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说过,成功的人若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就会知道二八法则是成立的。二八法则对我们的自身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它能让我们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占生活80%的琐事上,学会抓住只占20%的主要矛盾。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想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如果能把80%的资源用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方面,必然能带来人生的成功。

我们在生活中面临许多的事情,要想在生活中取胜,就必须先明确处理这些事情的态度,再排定这些事的先后顺序。

生活中,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20%的人找一个好员工,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20%的人认为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20%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20%的人在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20%的人永远赞美、鼓励,80%的人永远漫骂、批评;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会放弃;20%的人敢于面对困难,80%的人逃避现实……这些对比,让20%的人和80%的人高低立现,你愿意当哪种人呢?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