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惯了绿茶、橙汁、果汁的人们如今有了新的选择,以“王老吉”“苗条淑女动心饮料”等为代表的一批功能性饮品如今在市场上大卖。值得关注的是,这些饮料并不是由传统的食品、饮料企业推出的,生产它们的是—药企。
这些功能性饮料的显著特点是它们除了饮料所共有的为人体补充水分的功能外,都有一些药用的功能。声称有去火、瘦身等功效,伴随着“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时尚、动感的广告词,“王老吉”一路走红,大举进军全国市场。虽然“王老吉”最初流行于我国南方,北方人其实并没有喝凉茶的传统,但是王老吉药业巧妙地借助了人人皆知的中医“上火”概念,成功地把“王老吉”打造成了预防上火的必备饮料。
然而这里药品专家提醒:理性消费不跟风。专家认为,凉茶这种饮料并非老少皆宜,脾胃虚寒者以及糖尿病患者都不宜服用;脾胃虚寒的人服用后会引起胃寒、胃部不适症状;而糖尿病患者服用后则会导致血糖升高。功能性饮料并不适合所有人群。
这也提醒了我们在消费的同时不要盲目跟风,要做到理性消费。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羊群效应”,是说在一个集体里人们往往会盲目从众,在集体的运动中会丧失独立的判断。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有一个笑话说的就是这种跟风现象。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圣彼得说:“实在抱歉,没有你的位子了。”这个石油大亨说:“不要紧,我有办法。”他对天堂的大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他自己了。圣彼得吃惊地看着这一切,说:“现在你可以进去了。”此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其实,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消费跟风的例子还不少。比如每年大学必有的“散伙饭”。
所谓的“散伙饭”就是“离别饭”。三四年的同学生活、宿舍密友,转眼间就要各奔东西了,这个时候自然要聚一聚,喝酒、聊天。于是,“散伙饭”成了大学生表达彼此间依依惜别之情的方式。
然而,本来是为了将“散伙饭”作为大学里最后的记忆,却渐渐地变了味道。“散伙饭”不仅越吃越多,有的越吃越高档,越来越上档次,价钱也越来越昂贵,成了“奢侈饭”。
看到以前的学长们在吃“散伙饭”,看着周围的同学在吃“散伙饭”,自己怎能不吃呢?这还是一种“不服”的心理作用。你在学校食堂吃散伙饭,那么我也吃,我们到外面饭店去吃,比谁的档次高。于是,跟风的人越来越多,吃的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
这种一味地跟风,只图一时宣泄情绪的行为,往往给许多学生的家庭带来了财务负担。对家庭而言,培养一个大学生已经是花费了不少钱财,豪华的饭局却又加重了家庭的开支。家庭富裕的也许并不会在意什么,然而家庭比较贫困的呢?为了不丢孩子的面子,再“穷”也要让孩子在大学的最后时刻风风光光地毕业。这不仅突出了同学间的贫富不均的现象,而且极容易引起贫困生们的自卑心理。对于学生而言,绝大多数都是依赖父母,有钱就花,花完再要,大摆饭局只为跟风、攀比,满足彼此的虚荣心,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观、消费观,助长了社会“杯酒交盏,排场十足”的铺张浪费之风。不仅如此,错误的消费观还会影响到大学生日后就业,他们甚至可能所挣的工资会连在校时的消费水平都不如,这也就相应地加大了他们就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