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时刻反省,减少危机

2019年8月23日19:18:48危机管理:时刻反省,减少危机已关闭评论

无论规模多么大、资金多么雄厚的企业,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下。也就是说,企业陷入危机的原因并不只是那些与经济相关的事件,有时正是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小事情而导致企业信誉受损、形象中伤。

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不能时刻自省,就会像温水中的青蛙,在安逸的状态中浑然不知危机的到来。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有时造成危机的因素或许早就潜伏在企业中,只是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管理者足够的重视。他们总是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稳步发展,而放松了对危机的防范意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自省精神,对小事情不以为然,武断地认为只要将大方向调整好,就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缺乏对小事件危害的预防意识,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某大型保健品企业发展状况一直不错,加上独特的地理优势,业绩稳步上升。一天,一位好事的网友在微博中发了一个帖子。帖子的内容是该企业灌装的某个流水线不卫生,不仅把这个企业的名称写得十分详细,甚至还把是哪条流水线,有几个班组的工人都写得一清二楚。

事件发生后,该企业也注意到了这个帖子。企业老总觉得没有人会相信这种信口开河的东西,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就随它去吧。岂料,该帖子一经网上发布,立即成为热帖。短短几天时间就被网友疯狂转载几百万次,舆论一片哗然,当地质监、卫生等相关部门也立即介入调查该事件。

这时,这家保健品企业的老总才意识到事情的危害程度。由于这家企业严重缺乏危机管理的经验,而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又一口咬定是网友诬蔑,并着手进行删帖,而且再三警告媒体不要盲目报道。这种强硬的态度尽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该帖子已在网上大量转载,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彻底删除。这时,各大媒体记者也纷至沓来,开始上门挖起内幕。尽管企业下达了封口的命令,但各种言论的影响依然源源不断地飞来。

最终,该保健品企业的产品开始大量积压。无奈之下,老总只好宣布破产。

在当今社会中,企业本身的行为已经跨越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界限,苍白无力的否定早已不被消费者接受与认同。

企业要预防危机的发生,对危机进行正确的管理,企业管理者究竟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呢?

崔和平认为有四个方面:

(1)企业要具备敏锐的嗅觉意识,能及早察觉危机到来的前兆;

(2)危机到来时,企业管理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果断做出正确反应;

(3)处理危机时,管理者要能够做到不卑不亢,有条不紊;

(4)管理者看准时机,能够将危机转化成企业发展的契机,最终使企业更上一层楼。

虽然大多数企业的危机管理都涵盖这些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尽管能够计划周详、部署严密,可遇到一些突发状况还会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这时,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时刻保持自省状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企业管理者要保持时刻的自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不足之处有哪些?无论哪个企业都有其脆弱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是危机发生的源头。对于这些不足之处,企业应时常给予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加以预防。

第二,企业形象有没授人以柄的地方?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企业一直是许多企业致力发展的目标。在树立企业形象的过程中,企业还应居安思危,要提前预测一旦发生事故后,企业形象是否会遭受损伤,并制定相关预案,及时采取相关策略加以应对。

第三,企业内部沟通系统是否畅通?例如,如果在节假日期间发生危机事件,企业能否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负责人来解决。这也是考验企业内部沟通系统是否畅通的关键所在。

第四,企业是否制订应急反应计划?无论企业发展状况怎么样,都应当制订相应的应急反应计划。企业应当时常检测这些计划是否真实有效,是否能够与其他反应计划相匹配。

第五,危机发生后,由谁来全权负责?这点至关重要,负责解决危机的人并不一定非得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如果企业内部没有明确分工,就会在危机发生后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所以,企业应当指派负责人来处理危机事件。

第六,是否已预备合适的人选应对媒体?跟媒体的关系是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如危机发生,指派谁去应对媒体尤其重要。谁能够代表公司回答媒体的尖锐提问,这需要企业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