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危机处理的原则

2019年9月14日20:34:41危机管理:危机处理的原则已关闭评论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着多种危机,并且无论哪种危机发生,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如何处理这些危机是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复杂问题。然而,组织在进行危机处理时,可以遵循一些基本的危机处理原则,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承担责任原则

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利益的问题,这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对谁错,企业应该承担责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发生中有一定责任,企业也不应首先追究其责任,否则会各执己见,加深矛盾,引起公众的反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个方面是感情问题。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顾及自已的感受,因此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给予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解决心理、情感关系问题,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实际上,危机发生之后,公众和媒体往往已经对企业有了心理上的预期,即企业应该怎样处理,我才会感到满意。因此企业绝对不能选择对抗,态度至关重要。

(2)真诚沟通原则

企业处于危机漩涡中时,是公众和媒介的焦点。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将被关注,因此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企业应该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尽快与公众沟通,勇于承担责任。一切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不回避问题和错误,让消费者感到企业的诚意,从而获得消费者的理解和信任。另外,诚实也是危机处理最关键也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3)速度第一原则

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消息会像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而这时候,可靠的消息往往不多,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谣言和猜测。此时,公司的一举一动将是外界评判公司如何处理这次危机的主要根据。媒体、公众及政府都密切注视公司发出的第一份声明。对于公司在处理危机方面的做法和立场,舆论赞成与否往往都会立刻见于传媒报道。因此公司必须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从而迅速控制事态,否则会扩大突发危机的范围,甚至可能失去对全局的控制。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

(4)全局性原则

在逃避一种危险时,不要忽视另一种危险。在进行危机管理时必须具有全局意识,绝不可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化害为利。

(5)权威证实原则

在危机处理之后,企业自己称赞自己是没用的,没有权威的认可消费者还会对企业保持怀疑与戒备心理。因此,要想重获消费者的信任,企业可以请一些重量级的第三者在前台替自己说话,如消费者或者一些权威专家。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