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项目目标

2019年8月22日21:49:12PMP:项目目标已关闭评论

从狭义上讲,做项目就是要在规定的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要求之下完成项目可交付成果。项目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是用于规定项目目标的四个必不可少的维度,缺一不可。这四个维度又可被归纳为“效率”和“效果”两个维度。进度和成本是关于项目的效率的,即以正确的方式做事,用尽可能低的代价;而范围和质量则保证项目成果能够发挥既定的功能,是关于项目的效果的,即做正确的事,获得想要的结果。

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注重做事的“效果”,对“效率”相对重视不够。有许多故事教育人们去追求效果,如愚公移山、悬梁刺股;而教育人们讲究做事效率的故事比较少。中国考生需要牢记,项目的效率,即进度与成本,也是项目的重要目标。

从广义上讲,做项目就是要满足项目相关方在项目上的利益追求,包括已表达出来的需要(Needs)和想要(Wants),以及尚未表达出来的利益期望(Expectations)。当然,要实现这个广义上的目标,通常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出于这个原因,《PMBOK®指南》从2000年第2版开始,就在项目管理的定义中删去了1996年第1版中的“满足甚至超过相关方的期望”这些文字。虽然在对“项目管理”的定义中删去了关于“期望”的文字,但是《PMBOK®指南》在提及项目相关方的许多其他地方仍然保留着“期望”这个词。所以,对于是否应该满足相关方尚未表达出来的利益期望,《PMBOK®指南》并未给出定论。

PMP®考试中,如果题目考的是“项目相关方”,那么他们的期望是需要考虑甚至满足的;如果考的是“项目范围(或功能)”,那么是不可以“镀金”的,即不能做额外的工作。

为了项目成功,项目经理必须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把项目相关方对项目的利益追求(需要、想要和期望)表述成可测量、可操作的具体项目要求(Requirements),即项目的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要求。项目相关方的需要、想要和期望可以是很笼统的,但项目要求必须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具体的项目要求通常用“三重制约”来表示。

尽管仍沿用“三重制约”这个传统词汇,但现代的三重制约是“范围、进度和成本”以及夹在中间的“质量”,与过去的“进度、成本和质量”三重制约不同。

之所以采用新的三重制约,主要是为了体现“范围”的龙头作用,为了承认对范围、进度与成本的调整(平衡)通常都会影响项目质量。把这个新三重制约适当扩展,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广义的三重制约,包括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风险和相关方(如客户)需求六个方面。它表明了项目管理就是要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前提下,为满足相关方的需求,而确定并实现项目的范围、进度、成本和质量要求。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