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
项目质量计划是指为确定项目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和如何达到这些项目质量标准而做的项目质量的计划与安排。
项目质量计划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它规定与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如何满足这些标准,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 一般来说,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的输入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事业环境因素。
首先是与项目可交付成果相关的国家法规和行业法规,包括诸如环保、 安全、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强制性法规,这些是项目质量的外在约束条件; 其次是标杆企业或竞争性项目的参照标准,可作为制定本项目质量计划的参考; 另外还有项目本身的内在约束条件, 如成本估算和工期期限。
(2)范围说明书。
它规定了主要的项目成果,也规定了项目的目标,是质量计划的依据, 它陈述了投资者的需求以及项目的主要要求和目标。 因此,项目管理者在确定项目质量目标时,一定要全面考虑范围问题, 制定好项目范围说明书。
(3)组织过程资产。
首先是项目组织的质量管理方针,这是一个项目组织对待质量问题的根本态度, 它将决定质量目标的确立, 决定团队成员的价值取向和工作准则; 其次是产品说明书或范围说明书, 因为其中定义项目交付成果以及为赢得客户满意度所需的质量标准。
(4)需求文件。
需求文件记录项目应该满足的,与干系人期望有关的需求。 要求文件中主要包括项目需求和质量需求,这些需求有助于项目团队规划开展项目质量控制。
项目质量计划编制的方法
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既要有一定的依据,同样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一般来讲,项目质量计划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编制。
(1)成本收益分析法。
成本收益分析法涵盖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外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这四个方面。
外部损失成本。
是指项目产品在进入市场后由于质量存在问题, 导致项目额外产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比如,项目产品保修费用项目产品责任损失费用、折旧损失费用等。内部损失成本。 是指项目产品在交付前由于质量存在问题,导致项目产生额外产生的一切损失和费用,比如,返工损失费用、停工损失费用等。
鉴定成本。
是指因为检验项目产品质量而产生的费用。 比如,工序检验费用、质量审核费用、成品检验费用、进货检验费用、 保险检验费用等。
预防成本。
是指为了避免不良项目产品或服务的产生,而采用的相关措施费用。 比如,质量教育培训费用、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薪酬、 质量奖励费、质量审核费用等。
(2)流程图。
流程图是指显示各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图,项目质量管理中常用的流程图有两种,一是因果图,二是系统流程图。
因果图。
又称鱼骨图,它主要用来说明各种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与存在的问题之间的关联性。
系统流程图。 又称程序流程图,它主要用于展示一个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它的优点是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预测在哪些环节可能发生哪些质量问题, 这有助于质量问题的提前解决。
(3)标杆经验法。
标杆经验法是指以同类优秀项目的质量计划和质量管理的结果为标准,通过对这个标准的研究, 从而制订出本项目质量计划的一种方法。 对于标准的选取,不一定非选择同类中的超级企业的质量标准,因为自身的水平估计很难达到,完全可以选择自己的竞争对手的质量标准。 当然, 竞争对手的质量标准一定要比自身的质量标准高,这是基本前提。
(4)实验设计法。
实验设计法作为一种分析技巧,它用于测定影响项目产品功能质量的各种变量要素的比值,并识别出对项目质量影响最大的变量,从而找出关键因素以指导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
实验设计的操作原理是先在项目产品质量要求和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量模型,然后罗列出所有可能对项目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要素,并把这些要素输入模型。 然后依次上下调整上述变量因素,对产生的不同质量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直到质量标准达到满意为
质量计划策划路线
由谁来主导质量管理计划的制定,这是一个很困扰人的问题。 严格地说就是质量管理由谁具体实施就应该由谁来主导制定。 从这个角度来说,质量计划的策划最好由领导挂帅,并动员整个项目团队的全体员工参与。 这样领导的关注越多,全员参与的程度越高,质量管理计划就越可行,效果也越好。 我们可以将策划路线分为几个阶段。
(1)确定质量管理目标。
只有确定了质量管理目标,才能为整个组织指出一个质量管理的努力方向。 质量管理目标的确立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目标搜寻、 识别、判断、 选择的过程,不同的项目,质量管理目标也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动因在哪里。
(2)寻找实现目标的突破口。
目标确立之后,下一步需要在设计产品特性或策划服务内容上寻找突破口,即考虑从何处着手能够满足客户的期望值。 策划一个可行的质量管理计划,就是分阶段选择一个客户的需求点,比如在某一点上超越竞争对手的水平,超出客户的期望值。 通过每个阶段的努力,积小胜为大胜,向自己设定的质量目标慢慢靠近。
(3)建立过程保证体系。
找到突破口和计划实施方式,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保障实施效果。 要想使实施效果得到有力的保障,就必须创建一种保障计划顺利实施的体系。 比如,建立项目质量管理组织、质量指标体系和规章制度等,只有保证体系建立好了,质量目标才能得到有效的突破。
(4)实施过程控制程序。
在质量保证体系确定后,项目就进入质量突破的实施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如何发现质量偏差、采用什么措施或手段来调整偏差等问题,这就需要对实施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