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物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 一方面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又会引起物流总量的增加。 物流活动的频繁以及物流管理的变革,会增加燃油消耗、 加重空气污染和废弃物污染、 浪费资源、 引起城市交通堵塞等,因此, 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现代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货物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和燃油污染,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物流管理活动的变革, 如集中库存和即时配送,也对运输和环境造成了影响。
(1)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过多的在途车辆增加了对城市道路面积的需求,加剧了城市交通的阻塞。
(2)集中库存虽然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物流费用,但由于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
(3)即时配送(JT)强调无库存经营,从环境角度看,JIT配送适合于近距离企业间的输送。 如果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距离较远,要实施JT就必须大量利用公路网,使货运从铁路转到公路,这样又增加了燃油消耗,带来空气污染、噪声等,从而使环境遭到破坏。
2.包装对环境的影晌
包装具有保持商品品质、美化产品、提高商品价值的作用。 当今大部分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
(1)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塑料袋、玻璃瓶、 易拉罐等包装品种,使用后会给自然界留下长久的污染物。
(2)相当一部分工业品特别是消费品的包装都是一次性使用,且越来越复杂。 这些包装材料不仅消耗了有限的自然资源,废弃的包装材料还是城市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这些废弃物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
(3)不少包装材料是不可降解的,它们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流通加工的影响
流通加工是指为完善使用价值和降低物流成本,对流通领域的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 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会造成一定的物流停滞,增加了管理费用,不合理的流通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1)由消费者分散进行的流通加工,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能源,如餐饮服务企业对食品的分散加工, 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
(2)分散流通加工产生的边角废料,难以集中和有效再利用,造成废弃物污染。
(3)流通加工中心选址不合理,也会造成费用增加和有效资源的浪费,还会因增加了运输量而产生新的污染。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由上面分析可知,现代物流活动的诸多方面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程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加剧的,因此,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绿色物流概念正是针对地球的环境问题而提出来的。 绿色物流的产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绿色消费与绿色制造的基本要求, 还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背景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是资源, 环境和人口,特别是环境问题,正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们愈来愈重视对环境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 环境问题绝非是孤立存在的, 它和资源、人口两大问题有着根本性的内在联系点; 特别是资源问题, 它不仅涉及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又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
(1)不合理的物流方式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
物流是原材料、产成品从供应地向消费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在这个流动过程中,需要经过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流通加工等作业环节。 在物料流动的同时,还伴随着资源的消耗和能源的消耗; 不合理的物流方式会产生很多废弃物。 例如,物品在物流过程中因破损、变质而被丢弃,运输包装器具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而产生大废弃物;物流规划不合理造成运输路线迂回、 管理不善造成空载和无效的运输等,这些均使空气污染、 噪声污染和交通拥挤等城市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2)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以自然资源的高投入、 高消耗为特征的短期粗放型经济行为,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引起环境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制约了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而可持续发展原则则强调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又必须以保护环境为重要内容,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即强调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符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突破了狭隘的 “经济资源论” ,赋予了自然资源以经济学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自然资源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生态持续、 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的统一。 经济的持续和社会的持续必须建立在生态支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之上。
(3)可持续发展观要求必须扬弃粗放的生产方式。
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在生态经济学上的表现就是视环境资源无价值。以牺牲环境价值来换取社会经济价值。 而生态环境的污染又将“蚕食”甚至加速植物品种的减少, 威胁人类生存环境。 粗放的物流方式就是一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为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过分依赖资源投入和能源消耗,不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这种物流方式应该摒弃。
绿色物流是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融入到企业物流战略活动中,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连接为一个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强调物流系统的效率、企业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和平衡,是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综合利用型的生产方式。
这说明绿色物流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绿色经济循环系统的重要一环。
2.绿色物流是绿色消费和绿色制造的需要背景
经济的发展,公众文明意识、环境意识的增强,产生了对绿色消费的需要;相应地,又对企业和研究界提出了绿色产品设计和绿色制造的要求。
生产和消费领域目前仍存在这样一种循环:企业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新式样,不断刺激、 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新产品开发和新产品上市的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也以越来越快的频率淘汰旧产品,追求新产品;而这些被丢弃的旧产品并非因为功能的丧失。这种循环的结果是,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产品寿命越来越短, 消耗的原材料和能量越来越多,产生的污染物和产品废弃物也越来越多。 其结果是垃圾处理越来越困难, 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这是一种粗放型的消费力式。 随着生活环境质量的严重破坏,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反思这种快速消费、 快速淘汰的物质生活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消费观念-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观念指的是人们不仅仅关心产品的功能、 寿命、款式和价格,而且还关心产品的环境性能,宁愿多付钱购买环保的绿色产品:在求得生活舒适的基础上, 注重节约资源和能源。 另外,还包括对再生资源、 再生产品的接受。
消费者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消费市场的兴起,大大鼓舞了企业推出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环境管理不善将使企业公众形象受损,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和经济后果, 这些均促使企业实施绿色行动。绿色产品设计和制造(简称绿色制造)正是适应绿色消费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通过将产品设计与环境保护融为一体,使产品从原材料选择、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上满足环保要求: 使产品报废后的拆卸、重用更加容易;通过清洁生产技术,使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浪费最少。
伴随着对绿色消费和绿色制造需求的增加,对绿色服务的需求也必然要增加。物流是企业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物流能力对企业的环境策略的成功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另外,由于消费是通过流通决定生产的,所以,要实现从产品制造到产品消费市场的绿色化,就需要物流的绿色化。绿色物流是连接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之间的织带。 绿色物流与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共同构成了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循环系统。
3.绿色物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背景
环境也是一种资源,是有价值的。环境成本内在化是当今世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随着人类社会对人类共同生存环境的关注,在国际贸易中,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要求将增加企业成本支出,最终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将环境与贸易挂钩,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符合当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向,在国际贸易中更多地考虑环境因素已成为一种必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但是,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ISO 14000不仅适用于第一、第二产业,也适用于第三产业。
进入WTO后,我国将逐步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分销限制,外国商人可以分销进口产品及我国产品; 在物流服务方面,经过合理的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物流市场。 由于国外物流企业起步早,物流经营管理水平相当完善, 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这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 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