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链物流的含义
冷链是指通过冷链物流运作,实现对物品的低温保鲜。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6版)中的冷链术语称: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可见,对部分果蔬等只需保鲜技术且在常温下进行物流作业的物品而言,一般冷链物流概念是不涵盖的,故有人提出所谓的保鲜链。冷链物流运作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保质并最大可能延长物品的关键质量属性,保鲜可通过低温实现,也可通过恒常温实现,也可通过其他物理与化学方法实现,特别是在部分农(副)产品物流作业上,由于其物流作业均与冷链物流作业类似,故在冷链物流实际运作过程中,对于不通过低温形式进行保鲜或延长保质期的做法也在冷链物流运作研究的范畴。
从保障作业对象质量和延长其保质期的角度,冷链物流主要指需冷藏冷冻的物品或保鲜品(一般是低温或恒温),在生产加工、储藏保管、运输与配送,直至最终用户消费的各个冷链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和保鲜技术环境下,以期更长时间地保持物品的关键属性和质量安全,并减少损耗的专项物流。冷链物流一般需要低温装置,要对其运送过程、温度变动、作业时间、运输形态、物流成本等进行精确掌控。
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2.冷链物流运作的特点
(1) 温度控制。冷链运作全程低温,温度控制要求高。根据冷藏与冷冻运输国家标准,冷藏温度要求在8℃以下,冻结点(冰点)以上,冷冻温度要求在-18℃以下(《冷藏(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征求意见稿),2008),需要配备专门的冷藏冷冻车辆。其中,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6版)规定冷藏区温度为0~10℃之间,冷冻温度为0℃(不含0℃)以下。上海食品冷链物流标准中规定冷冻食品的温度在-18℃以下,冷藏食品在7℃以下,冻结点以上;液体奶类(饮料)运输途中产品温度不高于10℃;巴氏杀菌奶为冻结点以上至7℃;运输速冻食品时,装载前厢体要预冷到-10℃或更低温度,运输途中保持-18℃(上海地方标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2007)。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GPS和带有温度传感器的RFID进行全程温度控制。在冷冻作业环境下,产品装卸或进出冷库要迅速,要保证食品温度不高于-12℃;冷冻食品运输途中厢体温度应保持在-18℃以下,装卸时短期升温温度不应高于-15℃,并在装卸后尽快降低至-18℃以下;产品运送到销售点时,产品温度不应高于-12℃;等等。
(2) 运作成本。冷链物流投资大,运营维护成本高。冷库建设和冷藏冷冻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普通车辆的3~5倍。冷链所包括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和温度控制及监测等技术都需要专门配置相关设备。
(3) 时效性。冷链物流时效性要求高。冷链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鲜、延长产品的保质期等,因此其时间管理尤其重要,时效性是冷链物流运作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冷链运作中的时间管理详见“第9章物流运作时间控制”,此处从略。
(4) 作业环境要求高。冷链物流仓储与运输环节作业更具体。由于大部分物品要求保持其鲜活性或低温状态,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要求更加精确,对物品保质期更加敏感,可采用关键因素分析(CVA)等方法。
(5) 质量要求。对食品类质量安全要求高,一般要进行溯源管理。品质保证是冷链运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而冷链物流本身强调的就是食品安全和品质保证。冷链物流完全可以通过加强运作组织与管理,提高过程监控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
(6) 设备。冷链物流装卸设备要求特殊,专用化程度高。比如对于鲜花、鲜活水产品、鲜奶等的采收(捕获等)、分拣、装卸、运输都有特殊要求,物流设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冷链物流作业对象的特殊性。如在冷库内就不能选用内燃机叉车,而要选用电动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