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用风险的结构式模型和简约式模型?

2023年3月12日16:48:11什么是信用风险的结构式模型和简约式模型?已关闭评论

现代信用风险研究者主要从概率和统计角度出发为违约事件建模,而根据模型的出发点不同,现代信用风险模型一般分为两种:结构式模型和简约式模型。

简约式和结构式的区分不是信用风险领域特有的,而是一种普遍的方法论上的划分。凡是以因果逻辑为基础描述系统结构,并以此预测系统行为的模型都可以称为结构式模型。结构式模型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告诉人们经济运行的因果关系。结构模型一般更复杂。而简约式模型满足于获得关于系统的直接描述,它集中描述经济现象运行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内容。这里的关键在于描述二字,简约式模型力求有效地描述某一现象,而不追求现象发生背后的原因。显然,简约式模型的优点在于强调应用性、简洁性;但是,这种对应用的过分强调也恰恰是相对于结构式模型的不足,比如,简约式模型不能告诉我们如果系统的结构发生了改变,那么我们该如何重新描述该系统。

(一)简约式模型

在信用风险模型中,简约式模型直接为违约事件的概率分布建模,一般采用精算的方法估计债务人的违约概率。该模型利用公司的收益利差和信用衍生产品的市场数据,来预测公司的违约率。简约式模型在信用衍生品的定价中应用非常广泛。

简约式模型直接模型化违约发生的概率分布,把这一概率分布作为外生给定的。在这样的模型里,关键的变量是违约时间,一般的方法是把违约时间模型化为泊松( Possion)过程,该泊松过程的密度由外生的变量决定。

具体地,给定泊松过程的密度λ,有:

(1)在t年内,公司继续生存的概率为  ;

(2)期望违约时间是 1 /λ;

(3)在很短的时间Δt内违约的概率为λΔt。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密度为常数 0.04,一年内的违约概率约为 4%,期望的违约时间为 25 年。一般的简约式模型的想法完全相同,只是采用较一般的随机过程来描述该密度λ。

(二)结构式模型

信用风险的结构式模型试图通过假定金融产品或经济单位的微观经济特征来解释单个客户的违约或信用质量的变化,比如资产价值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可能决定了客户的信用质量。更具体地,结构式模型外生给定公司的违约重组边界和破产清算的价值分配规则,从公司价值的随机变化过程出发来研究违约事件和债务价值,进而通过公司的资本结构信息来预测公司报表。概念上,结构式模型将公司的股票和债务看作是公司资产的期权。这类模型对股票市场的成熟度要求高,因此对于新兴市场或未上市的公司不太合适。结构式模型在美国的资本市场有广泛的应用。著名的KMV信用风险评级公司以及穆迪公司都以结构式模型为其理论基础,参见Kealhofer( 1995)。

关于信用风险的第一个结构式模型——BS模型应该是在Black-Scholes的经典文章中提出的,随后Merton在他 1974 的经典文章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称之为BSM模型。在BSM模型里,当债务人的资产的价值低于债券的面值时,违约即将发生。要计算资产价值低于债务面值的概率,关键的参数是公司资产的波动率。KMV估计资产波动率的方法是:首先用股票的历史价格计算股票价格的波动率,然后根据BS模型,股票被看成是基于公司价值的看涨期权,这样可以通过股票的波动率反推公司价值的波动率。

另外一种结构式模型被称作首次通过时间模型( BC模型),由Black和Cox( 1976)提出。BSM模型与BC模型的不同在于对违约的界定。在BSM模型中,债务的违约时间是固定的,即事先约定的偿还时间。而在BC中,违约被理解成:一旦公司价值低于债务票面价值,违约即将发生,所以违约发生在公司价值第一次低于债务票面值的时刻,因此该模型被称为首次通过时间模型。

总结一下以上两个结构式模型,两个模型集中于界定违约事件,并计算违约事件发生的概率。具体来说,两个模型分别关心如下的随机事件:

BSM模型:资产价值在T时刻低于票面值;

BC模型:资产价值第一次低于票面值。

除此之外,两个模型是完全相同的,剩下的只是如何计算上面事件的概率。

另外,根据模型化公司价值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扩散模型和跳跃模型。以上的BSM模型和BC模型都是扩散模型。扩散模型把公司的资产价值模型化为一个连续的随机过程,在这样的模型中,很短的时间内,公司价值只能发生很小的变化。信用风险的跳跃模型最早由周春生于 1996 年提出,并于 2001 年正式发表。周在资产价格中加入了一个跳跃的成分,使得结构式模型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经验含义。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