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作业的重点是,在考虑到最小投入、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把人、机械和物料有效地组合起来。标准作业的制定需要以下前提条件。
1 人的作业方面
以人的动作为中心
标准作业不是附属于机械设备,而是附属于人的操作。机械设备的操作动作也很重要,但在标准作业中重点考察的是人是否以没有浪费的操作动作进行有效生产。另外,一般设备动作都受程序或者控制元件的控制,属于规范性的操作,但是人的动作大多比较随意,重复性差,所以需要将重点放在人的动作上,在作业过程中更加强调人工作业动作的标准化。按照精益生产的观点,设备停止并不是浪费,但人一定不能够停下来,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持人的满负荷作业。
重复循环作业
应将重复循环的作业标准化。定制化产品只生产一次,下一个产品与本次产品有很大的不同,动作组合不一样或动作顺序不一样,即使编制了作业标准也很难找到改善的切入点。对于不重复的作业,只能抽取一些通用的操作进行标准化。例如,装配线中产品不一样,但是打螺丝、焊锡线、接线等操作是通用操作,可以对这些操作进行标准化。应对“重复进行的作业”进行标准化,重复进行的作业指的是可以多次重复再现的循环动作。
2 设备方面
在标准作业中,除了人的标准作业,还要考虑设备的安定化作业。如果设备异常,作业中就会出现不规则的动作,使作业无法反复循环。设备的异常包括小停机、速度低下、频繁报警、产品不良和故障。如果设备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就要优先改善设备变异,再进一步考虑作业标准。
3 质量方面
标准作业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品质,品质也是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因素,产品即使便宜,但是没有品质也就没有市场。在标准作业中,员工完全按照标准作业来装配产品,但最后产品是不合格品,标准作业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它连最起码的品质也无法保证。
品质对标准作业的影响有下面两个方面:加工的质量问题多、质量不稳定,从而因为不合格而使流水线停线,也就很难实施标准作业;因不良品多而造成生产线停线后,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调查原因,对不良品进行处理和封堵,所以无法充分发挥标准作业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