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先危险性分析概述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一个系统或子系统(包括设计、施工、生产)运转活动之前,大体识别系统存在的主要危险,找出产生危险的原因,分析估计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判定已识别的危险性等级,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二)预先危险性分析中危险性等级的划分标准
在分析系统危险性时,为了衡量危险性的大小及其对系统破坏性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各类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如表3-7所示。
表3-7 预先危险性分析中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三)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基本格式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可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归纳分析,根据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实际情况确定表格格式以及分析内容,如表3-8所示。
表3-8 预先危险性分析工作表
预先危险性分析工作表的通用格式一般采用固定项进行统计,便于计算机管理,如表3-9 所示。
编制过程为:
首先要了解系统的基本目的、工艺过程、控制条件及环境因素等。然后在1的栏目中填入所分析子系统归属的车间或工段的名称;在2的栏目中填入所分析子系统的名称;在3的栏目中填入子系统处于何种状态或运行方式;在4的栏目中填入子系统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在5 的栏目中填入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在6 的栏目中填入导致事故产生的那些事件及错误;在7的栏目中填入事故后果;在8的栏目中填入危险等级;在9的栏目中填入为消除或控制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对装置、人员、操作程序等方面的措施;在10的栏目中填入必要的说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