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全领域的傅贵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对事故致因理论深入研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于2013年提出了第一版的行为安全“2-4”模型 ,“2”表示事故的原因分为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两个层面;“4”表示组织层面的安全文化(根源原因)、安全管理体系(根本原因)和员工个人层面的习惯性行为(间接原因)、一次性行为与物态(直接原因)四个阶段,如表2-5所示。
表2-5 事故原因和行为的关系
“2-4”模型指出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人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高、安全习惯不佳”,研究团队在后续的版本中不断完善,将安全心理和生理不佳因素加入并归结为个人层面的间接原因 ,外部原因则具体化为组织外部的监管、经济、法律、文化等因素。
在第5版“2-4”模型中,除传统的线性静止图外,还给出了动态非线性图,描述了整个事故发展过程中,“2-4”模型中的“动作”与其他原因模块之间存在连续的动态的作用关系 ,如图2-4所示。
目前,“2-4”模型已经在煤矿、化工、交通、民航以及公共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图2-4 事故致因“2-4”模型
“2-4”模型延续了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在事故致因链中增加了“管理漏洞”“管理缺陷”的具体内容,将事故间接原因的个人因素、工作因素等具体化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和生理、安全习惯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
“2-4”模型将事故责任划分为直接责任者、间接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是指距离事故发生最近的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状态的制造者;事故的间接责任者是事故行为链上,由于缺乏安全知识、意识和习惯引发事故的人员;事故的主要责任者是指造成管理体系、安全文化不完善的管理团队成员。“2-4”模型指出,事故预防既要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也要改善员工的习惯性安全行为和一次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