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理生产设备?如何合理使用生产设备?

2022年11月15日09:10:08如何修理生产设备?如何合理使用生产设备?已关闭评论

如何修理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的修理,就是修复由于正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引起的设备损坏,包括各类计划修理和计划外的事后修理。其实修理是对设备有形磨损的局部补偿,是现场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选择修理方式

(1)预防维修。根据维修计划和预防性检查发现设备问题并进行的维修,称为预防维修,包括以下两点。

①定期修理:间隔一段时间即进行修理。

②检查维修:以设备执行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通过检查设备的执行状态,根据需要选择时机安排修理。

(2)事后维修,指发生故障后进行的修理工作。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设备特点、故障规律、资源等情况选择修理方式,制订不同类型设备的维修对策。

2.编制修理计划

设备修理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计划期内的修理对象、类别,修理日期、工时及所需用的物资、费用等。其需用的参数大致有以下几种。

(1)修理难度系数。该系数用 F 表示,用于衡量设备修理复杂和难易程度,由设备结构的复杂程度、规格、尺寸、工艺特点和维修性等因素决定。设备愈复杂,精度愈高,尺寸愈大,其修理难度系数就愈大,耗用的修理工作量也愈大。

(2)修理劳动量定额。修理劳动量定额又称修理工时定额,是指企业为完成设备的各种修理工作所需用的劳动量,通常用工时数来表示。

(3)修理停歇时间定额。修理停歇时间定额,是指从设备停机修理到修理结束,经验收重新投产所经历的时间,它是根据设备的修理难度系数等确定的。

修理停歇时间定额(工作日, T )=设备的修理难度系数( F )×修理劳动量定额(小时, t )/[一个班内同时修理该设备的人数( L )×每班工作时间(小时, g )×工作班次( m )×修理劳动量定额完成系数( k )]+其他停机时间(To)

(4)修理费用定额。修理费用定额是指修理设备所花费的各种费用(包括材料费用、人员工资等)定额,是根据修理难度系数和修理劳动量定额,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的。其计算公式为:

G F = D Z总 N F +∑( C g C a )+ D Z总 J C

式中, G F 为单位修理难度系数修理费用定额; D Z 总为单位修理难度系数总工时定额; N F 为每小时工资费用、工资附加费用、辅助工资等; C g 为单位修理难度系数各种物料消耗定额; C a 为各种物料单价; J C 为每小时分摊的车间经费(即车间经费分配率)。

(5)修理周期。修理周期是指相邻两次设备大修之间的时间间隔,或新设备从开始使用到第一次大修的工作时间(用实际运转时间或产量表示)。修理周期是根据设备结构、工艺特性、生产类型、零件允许磨损极限和维修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的,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主要零件的使用期限和工作班次。

(6)修理间隔期。修理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次设备修理(不论大、中、小修)的间隔时间。修理间隔期主要根据设备的实际开动台时和易损件的使用期限,日常维护、检查情况确定。

(7)修理周期结构。修理周期结构是指一个设备修理周期内应该采取的各种计划检修的类别、次数和顺序。不同的设备或不同的修理制度,可以有不同的设备修理周期结构。

设备的修理计划一般可分为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年度计划又可分为车间的年度修理计划,主要设备的大、中、小修理计划和高、精、尖、特种设备的大修理计划等。年度计划会大体上对计划期需要修理的设备数量、修理类型和修理时间做出安排,而季度和月度修理计划将详细安排具体的修理项目、修理劳动量和修理停歇时间等。

设备类型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其修理周期就不同。编制修理计划时,要注意修理计划与生产计划之间、修理能力与修理任务之间的统筹平衡,要优先安排对产量、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卫生和作业人员劳动情绪影向大的重点设备与关键设备的维修工作,并要充分考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工作量、进度和能源供应等因素的制约。

3.实施设备修理

制订修理计划以后,企业应选用适当的方法实施设备修理,以提高修理效率,减少修理费用。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解修理法。将一台需要修理的设备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按一定的顺序分批分期安排修理,每次只修一个或几个部分。这样能化整为零,不占用生产时间进行修理,以提高设备利用率。此种修理方法比较适用于具有相对独立部件并易拆卸的设备以及生产任务重、修理时间长的设备的修理。

(2)联合修理法。将在生产工艺上紧密关联的几台设备安排在同一时期修理,实现修理同步化。与分解修理法相比,这种修理方法停机时间少得多,可以减少修理停机所造成的损失。联合修理法比较适用于流水线设备和联动设备中的主机、辅机及其配套设备等的修理。

(3)零件修理法。以设备的零件为修理单元,当修理设备时,拆下所需修复的零件,换上同类备用零件继续运转。这样能大大缩短修理停歇时间,但条件是需要有相当的储备零件,占用一定的流动资金。故此种修理方法多用于流水线设备、动力设备、关键设备和数量多的同类设备的修理。

总之,设备修理是现场生产过程中的任务之一,企业既要做好修理计划,定期检修,又要在故障发生后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修理,尽量减少生产延误时间。

如何合理使用生产设备?

理地使用生产设备,可以减轻设备的磨损程度,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应有的精度,从而充分发挥设备应有的生产效率。在使用生产设备时,企业应注意如下几点。

1.合理安排设备的生产任务

应根据设备的特点,恰当地安排生产任务。各种设备的结构、性能、精度、使用范围各不相同,只有根据每种设备的技术特点来安排生产任务,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保证生产安全,延长设备使用年限,减少设备的维修次数及费用。

2.合理配备设备操作人员

企业应当为设备配备相应的操作人员,并要求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设备性能、结构、加工范围和维护保养技术,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定人定机。为了规范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确保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和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应实行定人定机制度,要规定操作人员的基础职责、基本权利,对其的基本要求和奖惩方法。

(2)公用设备应落实维护人员,明确维护责任。多人操作的设备实行设备负责人制,由负责人负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凭证操作。操作人员在独立使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基础理论的教育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操作证,方可上机独立操作。操作证由有关部门统一签发,操作证上应写明能操作的设备型号。

3.创造良好的设备运转环境

企业应为生产设备创造良好的运转环境,不仅要严格控制高精度设备运转环境的温度、湿度,做好防尘、防震等工作,也要为普通精度的设备创造适当的条件,使之能正常运转。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时润滑:按时加油、换油,油质符合要求,油壶、油枪、油杯齐全,油毡、油线、油标清洁,油路通畅。

(2)操作安全:实行定人定机和交接班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合理使用,同时要监测异常情况,避免发生事故。

(3)整齐完好:工具、工件、附件摆放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

(4)保持清洁:设备内外清洁,各滑动面、丝杆、齿条、齿轮无油垢、无碰伤,各部位不漏水、不漏油,将切屑等垃圾清理干净。

4.严格执行设备作业制度

应制订并严格执行设备作业制度。作业制度是指导工人操作、维护和检修设备的技术规范。正确制订和贯彻执行作业制度,是合理使用设备的重要保证。

操作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会操作:操作人员要学习设备操作规程,经过一段时间实习,取得操作合格证后方能独立操作。

(2)会维护:学习和执行维护规定,保持设备完好、清洁。

(3)会检查:了解设备结构、性能和易损零部件的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正常与异常现象,协同维修工进行检查并找出问题。

(4)会排除故障:熟悉设备结构特点,懂得设备拆装,会做一般的调整,协同维修人员排除故障。

5.明确设备的完好标准

设备完好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安全防护装置完整良好,磨损腐蚀程度不超过规定的标准,操作系统、仪器仪表和润滑系统工作正常。

(2)原材料、燃料、润滑油等消耗量正常,基本无漏水、漏油、漏气、漏电现象。

总之,合理地使用生产设备,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持设备的正常生产效率,保证加工出来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生产设备的使用问题,确保生产设备持续、稳定运转。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