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件的储备原则
①使用期限不超过设备修理间隔期的全部易损零件。
②使用期限大于修理间隔期,但同类型设备多的零件。
③生产周期长的大型、复杂的锻、铸零件。
④需要协作制造的零件和需外购的标准件。
⑤重、专、精、动设备和关键设备的重要配件。
二、备件的储备形式
由于企业的生产规模及生产管理体制、备件性质及库存条件不同,备件的储备形式也将有所不同,各企业应按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储备形式。
(1)成品储备 这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储备形式。对于那些已定型的备件,可制成(或外购)备件进行储备,使用和装配时不需再进行加工,如齿轮、摩擦片、花键轴等。少数配合件也可将尺寸分级制成可配合的成品,如气缸套、活塞等,这类备件通常具有互换性。
(2)半成品储备 部分备件配合尺寸需在修理时才能确定,因此这部分备件的某些配合尺寸应留出一定的修理余量,以便修理时进行尺寸链的补偿,如箱体的主轴孔、大型轴类的轴颈等;有的毛坯先进行一次粗加工,以便检查毛坯有无铸造缺陷,避免在经加工后发现毛坯有质量问题而陷入被动,这类的零件也适合于半成品储备。
(3)毛坯储备 为缩短停机修理时间,对于某些零件机械加工工作量不大,但又难以事先确定加工尺寸,必须在使用前按配合件的修理尺寸来确定加工尺寸的,可以按毛坯形式加以储备,如曲轴、带轮等。
(4)成对(套)储备 有些零件的配合精度很高,在制造时成对(成套)加工,在修理时也要求成对(成套)更换,以保证备件的传动和配合精度。这样的零件适合于成对(套)储备,例如高精度的丝杠副、分度蜗轮副、弧齿锥齿轮副、高速齿轮副等。
(5)部件(总成)储备 为了便于快速修理,很多流程工业企业的流水生产线上的设备的主要部件、数量较多的同型号设备上的某些部件、标准化通用部件、制造工艺复杂且技术条件要求高而由原制造厂及市场上以部件或总成形式供货的部件,都是用于部件储备的形式,例如减速器、油泵、液压泵、各种电气总成等。修理中更换下来的部件,经修复合格后,仍可以作为部件储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部件(总成)储备时多数情况下占用的资金也较多,企业需要平衡储备数量和停机损失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成本最优化的目的。
上述的各种储备形式,目的都是为了使备件储备能最经济、最有效地为设备维修服务。企业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本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零件本身在加工、使用、检查中的某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