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习俗本身的特点来看,它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1.消费习俗导致消费行为具有普遍性
风俗习惯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形成,并代代相传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因此,它能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引起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普遍需求。例如,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里,人们总是要添置服装,购买大量的礼品和食品,进行旅游活动等。这一期间,消费者的需求要比平时增加几倍,而且几乎家家如此,这就是消费习俗的普遍性引起购买行为的普遍性。
2.消费习俗导致消费行为具有周期性
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巩固下来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呈周期性出现。因此,它引起消费行为周期性地发生变化。如中国人每年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等,都反映出消费者周期性的消费行为。
3.消费习俗影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变化速度
消费习俗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既可以起阻碍作用,也可以起促进作用。
一般来讲,当新消费方式与消费习俗发生冲突时,改变旧有习俗中的不合理成分,代之以新的消费方式将是长期和十分困难的,这时消费习俗对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起阻碍作用。当某种新的消费方式与消费习俗具有共同点、相融性时,消费习俗对新方式的普及,具有超出其他社会推动力的巨大促进作用。
4.消费习俗所引起的消费行为具有无条件性
消费习俗作为一种稳定的定式化的行为,不仅反映了人们的行动倾向,也反映了人们的心理活动与精神风貌。一种消费方式、消费习惯之所以能够继承相传形成消费习俗,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从众心理,每个人都习惯于和大家一样去做同样的事。因此,由消费习俗引起的购买行为几乎没有什么条件限制。在购买中,所需商品的品种是第一位的,而价格、质量等都变得无关紧要;消费者甚至可以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来购买适合习俗的商品。这就是消费行为的无条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