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利丹效应的启示与例子:成功源自决策

2019年7月10日21:41:36布利丹效应的启示与例子:成功源自决策已关闭评论

布利丹效应的启示

所谓布利丹效应,指的是由于管理者缺乏决策能力,在决策时犹豫不决,从而导致了管理的无效和混乱。该效应的提出者是法国哲学家布利丹。

法国哲学家布利丹在一次会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头饥肠辘辘的驴去寻找食物,欣喜地发现了两堆草料,左边一大堆是已经干了的草料,右边一小堆是刚收割的鲜嫩的草料。这头驴子看见这两堆草料非常高兴,它先跑到了干草料堆前,正要吃的时候突然想到,那堆新鲜的草料应该更好吃,它得赶紧过去吃,否则那堆鲜嫩的草料就可能被别的驴子吃掉。于是,这头驴子又跑到新鲜草料堆前。它刚要吃,又发现这堆草料虽然很嫩,可是数量太少,而那边干草料数量比较多,要是被其他驴子发现更糟糕。想到这里,这头驴子又跑回那堆干草料跟前,可站在干草料堆前,驴子又犹豫了……

就这样,驴子一会儿考虑草料的数量,一会儿考虑草料的质量,跑来跑去,对比再三,最终也不能决断。它在两堆草料前不停地往返,最终不但没有吃到草料,反而累死在草料堆前。

布利丹从这个故事说开来,讲述了企业管理中应该避免的优柔寡断。后来,人们常用“布利丹之驴”来比喻那些做事优柔寡断的人。

古代兵法讲:“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这个道理跟布利丹效应是一样的。作为决策者,一定不能做“布利丹之驴”,一定要果断地抓住机会,做出明确决策,然后集中所有可用资源,全力向确定的目标进发,这才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魄力。

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避免成为“布利丹之驴”呢?

第一,快速抓住机会。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经常要做一些重大决策,这些决策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很多管理者都希望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弄清楚了再做决定。而实际上,任何一项决策在被实施之前,没有人能准确地衡量它是否能产生有利的结果,也不可能预测这项决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一切都是未知的,但机会却稍纵即逝,稍一犹豫,就有可能把机会留给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只有快速抓住机会,才能抢到成功的先机。

第二,不要迷信信息的作用。

很多管理者都倾向于等信息明朗后再做决策,但是这种情况在现实的企业管理决策中很难实现。当你收集好了所有信息,你的竞争对手同样也做到了,大家都看清了方向,你就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成功机会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就是敢于大胆冒险,抢在所有人前面抢抓先机。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机会与信息是成反比的:你的信息越充分,机会反而越少;反之,信息越匮乏,机会可能越大。

第三,当断则断,果断出击。

在市场中,时间就是金钱,拖延不决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当断则断,果断出击。面对前进的方向,你的选择可能是错的,但是不选择的代价却可能更高。

英特尔总裁格鲁夫曾经说过:“路径选错了,企业就会走向衰退。但是大多数公司的死亡,并不是由于选错路径,而是由于贻误时机,在优柔寡断的决策过程中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所以最危险的莫过于原地不动。”因此,在大致看清方向之后,管理者必须果断做出决策,这样才能抢占先机,走在竞争者的前面。如果管理者长时间犹豫不决,不做决策,最终企业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布利丹效应的例子

美国石油巨商哈默的信条是“只要值得就该冒险”。正因为他敢于冒险,才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成为美国的“石油巨人”。

1956年,已58岁的哈默制订了一个决策,买下西方石油公司,从事石油生意。在美国,最著名的石油产地是德克萨斯州,其石油产量占美国石油总产量的38%,但是该州已经被几家大石油公司垄断,哈默根本无法涉足石油业务。沙特阿拉伯这个大家都看好的石油产地,一向被美国的石油巨商埃克森石油公司垄断,哈默更是难以染指。

究竟怎样才能获得原油呢?哈默果断地放弃了大家都看好的石油产地——得克萨斯州和沙特阿拉伯,接受了青年地质学家泰茨沃思的建议,到旧金山以东一个被德士古石油公司钻探过,但因一无所获而放弃的地区去开采原油。泰茨沃思说那里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哈默便毫不犹豫地把这块地区租了下来。后来人们发现,哈默的这一决策是英明的。当钻到262米深时,终于钻出了价值2亿美元的气田,这使得哈默的公司一跃成为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二大天然气公司。

风险和成功共存。管理者只有当机立断,才能避免布利丹效应的发生,从而抓住机会,带领企业走向成功。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