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小笑话】
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在树下休息,一群顽劣的猴子把他的草帽抢去了,这个人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便将自己头上戴的帽子摘下来,扔到了地上。猴子果然中计,纷纷将草帽扔了下来。多年以后,这个人的孙子也以卖草帽为生,恰巧有一天也来到同一棵树下休息,他的草帽同样遭到了猴子的哄抢。孙子想到了爷爷的方法,便将草帽取下来,扔到了地上。然而,却没有一只猴子按照他的举动把草帽扔下来。孙子望着树上的猴子,不禁自言自语道:“爷爷的方法怎么不灵了?”这时候,有一只猴子从树上探下了脑袋,对孙子说:“不是只有你才有爷爷的。”
趣评:对于卖帽者而言,爷爷的经验相对爷爷所处的时代,确实有效,但当历史演进到孙子时代的时候,爷爷的经验便成了昨日黄花。由于身处的环境已经变迁到了孙子时代,此时能够击败敌手的,唯有孙子时代的经验。
【知识链接】
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西方社会深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变幻奇诡,以往备受推崇的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对于拯救危机中的企业收效甚微,因为它们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相对于企业面临的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应时而出,强调管理与环境的相宜与和谐,这便是“权变理论”。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管理学这样说】
权变理论对于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有着全新的诠释,比如,关于人性的假说,权变理论认为人是复杂的,要受多种内外因素的交互影响;关于领导理论,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条件和工作任务结构四个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不存在普遍适用的一般领导方式,好的领导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管理。同时,在决策方面,权变理论将内外环境因素纳入决策系统,主张决策应因时因地而变。对决策形成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外部环境、社会环境和组织文化等。外部环境与社会环境是企业的生长发展之地,制约着企业从环境中所获取的能量与资源及发展的空间,企业只有积极地适应环境,才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组织文化作为内部环境,以强大的文化力量左右着管理者的知觉、思想和感觉,直接影响着决策的质量与适应性。
管理者在决策的时候,环境始终是其首要考量的因素,对环境进行充分分析后发现组织所面对的问题,然后确定若干决策方案,对每一个方案进行评估后做出最优选择。由于环境是实时变化的系统,即使决策已经在实施进行中,管理者也应该根据环境的最新变动对决策进行跟踪,以便进行及时必要的纠正与修改。
企业置身于波橘云诡的经济环境中,面对的是商业规则与商业模式不断地被重新洗牌的局势,这便需要管理者摆脱“一旦决策便一劳永逸”的想法,以权变的方式执行组织的各项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