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管理学界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在正式组织中,超越工作关系之外的社会关系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同样是组织理论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应予以重视。
(1)形成
无论正式组织设计的理论如何完善,设计人员如何努力,人们都无法规范组织成员在活动中的所有联系,都无法将所有这些联系都纳入正式的组织机构系统。一般在社会经济单位中,还存在一种非正式的组织(Informal Organization)。
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
(2)特点
①它是不受正式组织制度束缚的自发性群体。在正式组织展开活动的过程中,组织成员必然发生业务上的联系,这种工作上的接触会促使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并开始工作以外的联系,频繁的非正式联系又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会渐渐发现在其他同事身上也存在一些自己所具有、所欣赏、所喜爱的东西,从而相互吸引和接受,形成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不受到正式组织制度的影响。
②它是以情感为纽带、有弹性的团体。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不是固定的,由于“感情”缺乏外在的固定模式,所以非正式组织的进入和退出不需要履行正式组织那样的手续。正式组织为提高效率需要,可以将两个互有敌意的人安排在一个单位,而在非正式组织中,这种现象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非正式组织比正式组织具有更强的凝聚力。
③非正式组织内的活动是自愿的,对于其成员来说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他们所得到的只是感情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满足。由于正式组织是以生产、工作和学习为主要目的,多数情况下只能满足人的经济需要,而对人的其他需要则关注很少,如交往的需要、感情交流的需要、寻友结伴的需要、各种爱好的需要等。为此,除了正式组织以外,还要通过形成非正式组织的途径来满足这些需要,于是各种各样的公开的、不公开的结伴现象就产生了。
④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是非制度化的。制度化是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正式组织中一切都制度化了,每一个正式组织虽在形成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成员一致认同和接受的不成文的规范,而是非正式组织的成员也会自觉地遵守,但这些行为规范不可能采取制度化的形式。因此,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缺乏强制约束力,要靠其成员自觉地遵守,互相默认。在正式组织中出现违反纪律行为时,组织将会采取强制性的惩罚措施,但非正式组织中的行为规范被违反时,所采取的只能是孤立、疏远等拉开感情的措施。
⑤非正式组织经常会有一位核心人物,但大多不是正式组织中的领导。非正式组织的领袖人物没有制度化的权力,他们发挥作用的唯一基础是个人影响力。在正式组织中,领导者可以通过上级任命取得职务所规定的权力或者根据财产多少来确定在组织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