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个“窗明几净”的企业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一个人带头摘取商店门口摆放的鲜花,其他人就群起而效仿,将数个花篮中的鲜花一抢而空;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等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有的员工工作中违反程序,还称“××都是这样干的!”或者“上次就是这样做的!”;对于违反企业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发生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管理者不以为然,使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
“破窗理论”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防微杜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破窗理论”的启发。他在给《法律与政策》杂志写的一篇文章中谈到:“地铁无序和地铁犯罪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蔓延。那些长期逃票的、违反交通规则的、无家可归骂街的、站台上非法推销的、墙壁上涂鸦的……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使得整个地铁里弥漫着一种无序的空气。我相信,这种无序就是不断上升的抢劫犯罪率的一个关键动因。因为那些偶然性的犯罪,包括一些躁动的青少年,把地铁完全看成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
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嫌疑犯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开始下降,治安大幅好转。
1994年1月,布拉顿被任命为纽约市的警察局局长,就是因为他对“破窗理论”的出色阐释。而布拉顿开始把这一理论推广到纽约的每条街道、每个角落。他指出,这些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引爆点。因为针对这些看来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犯罪行动大力整顿,结果带来很大的效果。
“警局的最高领导居然要关心街头那些‘毛毛雨’犯罪,这在纽约市是史无前例的,甚至在整个美国绝大多数警察局也是史无前例的。”马里兰大学政策研究专家沙尔曼感慨地说。
在“破窗理论”的指导下,纽约市的治安大幅好转,甚至成为全美大都会中,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人们把这个庞大的都市几十年来从没有过的崭新气象都归功于布拉顿,功高震主,1997年3月,布拉顿被当初任命他的纽约市长朱利安尼请出了警察局。
“破窗理论”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及反腐败中的应用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企业管理中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管理者应当加强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做“破窗”的第一人,养成工作遵守程序的习惯,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程序办事,并使其成为个人的道德水平的体现。
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的企业文化,其形成的过程需要每位以企业为家、“厂荣我荣”的成员的自觉的行动,需要企业各部门、各级领导的表率和支持。在企业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才能永远“窗明几净”,无“破窗”之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