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典型例子与应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019年11月9日18:18:46破窗效应典型例子与应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已关闭评论

【名词解释】

破窗效应,指如果有人打破了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

【定律由来】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现实演绎】

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不要轻易去打破任何一扇窗户,一旦一个缺口被打开,即使看上去微不足道,如果不及时制止,其恶劣影响就会滋生、蔓延,即所谓的破窗效应。

事实上,这一效应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待企业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一些“小奸小恶”的态度,特别是对于触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一些“小奸小恶”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美国有一家以极少炒员工著称的公司。

一天,资深熟手车工杰瑞为了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之后,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来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更快捷一点儿。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杰瑞的举动被无意间走进车间巡视的主管逮了个正着。主管大发雷霆,除了目视着杰瑞立即将防护板装上之外,又站在那里控制不住地大声训斥了半天,并声称要作废杰瑞一整天的工作量。至此,杰瑞以为结束了,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便有人通知杰瑞去见老板。

在那间杰瑞受过好多次鼓励和表彰的总裁室里,杰瑞听到了要将他辞退的处罚通知。总裁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几个零件,少实现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回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离开公司那天,杰瑞流泪了,工作了几年时间,杰瑞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公司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杰瑞知道,他这次触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作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我们应当认识到“破窗理论”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对员工中发生的“小奸小恶”行为,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加重处罚力度,严肃公司法纪,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特别是对违反公司核心理念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养奸。不以“破窗”为理由而同流合污,反以“补窗”为善举而亡羊补牢,这体现了员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觉的成本意识。公司要提倡这种善举,通过表扬、奖励措施使之发扬光大。自己要以身作则,不做“破窗”的第一人。自觉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按程序办事,因为工作程序的制订一般都反映了对员工的约束机制,考虑了成本效益因素。违反程序,其结果往往是造成无序,破坏约束机制,增加成本,有害于公司,也有害于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企业更当如此。只有防范“破窗”于未雨绸缪,才能修补“破窗”于旦夕之间。平时多一些“破窗”意识,多制订几套对付各种可能出现的“破窗”策略,当“破窗”来临时就会镇定从容得多。相对于没有“破窗”意识和未制订“破窗”策略的企业而言,本身就已经赢得了时间差。

【自我调试】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一种叫“预防性管理”的思想,认为要想避免管理中不想要的结果出现,就要在事情发生前,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所以,当危机即将来到时,在还未出现“破窗”现象时,我们就要首先做好预防准备。以下两点可以作为参考:

1.树立危机意识

从主观上来看,没有人希望危机出现,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危机都有可能发生。尽管天灾无法避免,但如有应急措施,可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或限制在最小范围;而人祸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取决于企业管理者是否重视对人祸的预防,是否有较强的危机意识。所谓树立危机意识,就是在危机发生前,对危机的普遍性有足够的认识,面对危机临危不惧,积极主动地迎战危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做好危机的预控

危机预控是在对危机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之后,在危机产生之前,运用科学有效的理论及方法,来防止危机损失的产生、增加收益的经济活动。企业可采取回避、分散、抑制、转嫁等有效措施,通过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达到预防和控制危机的目的,在自我发展的同时,稳定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