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破坏创造财富的悖论

2019年9月6日22:18:43破窗效应:破坏创造财富的悖论已关闭评论

破窗理论的基本解释是:街道上的一座房子,如果它的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那么等不了多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及时地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会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且其他的、更多的墙也会变得肮脏起来。一个本来很干净、清洁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开始有了垃圾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垃圾,丝毫不觉羞愧,于是,这里很快就会变成“臭气熏天的垃圾场”。

这个理论是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对某种错误经济学的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出现在他的著名文章《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中。而那位经济学家,是一位叫作黑兹利特的学者,他在一本小册中表述了一个经济学的比喻,他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巴斯夏看到后,非常生气,马上做出了批驳:

你是否见过这位善良的店主——詹姆斯·B.萨姆纳先生生气的样子?当时,他那粗心的儿子不小心砸破了一扇窗玻璃。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场合,你恐怕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每个看客,看到这种局面的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如此这般地安慰这位不幸的店主:“不论发生什么不幸的事,天下总有人会得到好处。人人都得过日子呀,如果玻璃老是不破,要玻璃工干什么呀。”现在,这种千篇一律的安慰已经形成一种理论,我们将用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理论,我们会发现,很不幸,就是这样的理论在指导着我们绝大多数的经济制度。

巴斯夏认为,破掉的窗子尽管在短期内能够带来一些可怜的经济收益,但在较长的时期内,一定会破坏整个国家的文化和风气,从而毁掉“文明的基础”。因为当有人敲碎了一扇窗户,第二个人就可能让这个窗户的窟窿变大,第三个人可能钻进去玩了玩,第四个人可能进去后就开始偷东西,第五个人和第六个人可能就一把火烧了房子。他认为,“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的谎言,这样的谬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其实却是对文明的真正破坏,是非常荒谬的观点。

所以,后来美国的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通过观察和总结,提出了“破窗理论”的升级版本,他们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为此,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了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了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

你会觉得是因为中产阶级社区的住户素质高,而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的人就全是小偷一样的人吗?如果你相信,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停在帕罗阿尔托的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一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被“素质高的人”给偷走了。

所以,据此而升级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地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和猖獗。就像巴斯夏所说的,这会破坏掉整个国家的文明基础,最后一定毁掉规模更大的经济和财富。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