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企业帝国是如何陨落的

2019年9月7日16:40:38危机管理:企业帝国是如何陨落的已关闭评论

企业经营总会冒一些风险,风险总具有两面性,它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演变成危险,使企业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一个是演变成机会,风雨之后就会是另一番乾坤,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新气象,关键就是人如何去看待风险,如何采取措施,怎么去积极地引导它的方向,否则的话,就是很危险。很多企业在各种风险面前处置措施不当,导致最后的惨败。正如周春生教授所指出的创业艰难、毁业容易,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智商、情商、险商都应该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否则就会给企业的运营带来风险,甚至引发生存危机。

当然有些时候企业的失败并不是外界的原因,而是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北大的管理理念尤其重视这些事例的分析,诸如一些企业帝国陨落的原因等,因为它们很有借鉴意义,可以避免更多的企业重蹈覆辙。像安然、世界通信公司、宝丽来等大型企业,就是在事业达到巅峰之后陨落的,我们今天甚至还都能听到它们轰然倒地的声音。

这些企业帝国到底是如何陨落的?虽然每家公司所处的行业和特有的文化都不相同,各个企业倒闭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是只要仔细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掩藏在这些失败背后的原因和规律。而通过了解这些,也会对所有企业起到警示和借鉴作用,这样无疑会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据2001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美国有257家公司宣布破产,总资产损失达2580亿元,而且其中还有一些曾被广泛认为不会破产的《Fortune》500强中的大公司。

其实,企业的陨落和人生病也有相似之处:在人们生病的早期,往往很难会察觉,却很容易治愈;只有病情恶化到了一定的程度时,病症才会更加明显,而一旦到了病入膏肓的时候,病情恶化,到时候想治愈就非常困难了。企业也是如此,或许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其实可能已经有病因存在了,而当这个病症真正暴露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坠入深渊、回天无力了。

针对公司破产的原因,这些公司的CEO会找出一些诸如经济低迷、市场动荡、竞争激烈等他们无法控制的原因,但是如果认真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除了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让这些大企业失败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危机管理上的失误。

下面总结一下大企业之所以会倒塌的一些原因:

1.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

欧里庇得斯曾经说过一句话:“神要让谁灭亡,必先使他疯狂。”而在现代,神会先让失败者享受一时的成功。生活中的许多事例和现象告诉我们,在经历了最初的成功之后,很多人会被成功冲昏头脑,从而做出不明智的决策。很多大企业都是在到达巅峰之后陷入困境的,就像很多登山事故都发生在到达巅峰之后下坡的路上一样。

2.在市场大浪潮下不能及时做出调整

70年代初的宝丽来曾经被认为是美国最有吸引力的公司之一,它发展迅速,曾被期许能带来强劲而长期的回报,当时它的股票价格达到了三位数。在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功之后,到了2001年,它却因为欠下巨额债务而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这个企业帝国的陨落实在发人深省。导致它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它在市场浪潮的冲击下没有进行突破和创新,最终被时代淘汰了。举个例子来说,它的核心产品——即时成像相机,在二十年中未曾有过任何改良和突破。到了80年代,当时的一小时冲洗照片室迅速崛起,这给了宝丽来当头一棒,再后来数码照相技术的诞生更是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面对着产品无时无刻的更新换代,宝丽来公司却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回应,最终让自己淹没在了时代的浪潮中。

宝丽来面对时代的变更和产品迅速的更新换代,迟迟无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技术方面更是故步自封、毫无突破,企业的管理者只是单一地认为糟糕的业绩是因为货币的波动和局势的混乱造成的,而忽略了其真正的原因,最终导致了这个企业帝国的彻底倒塌。

3.下属害怕上司更甚于对手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经说过:“下属有时候害怕将真实的情况告诉自己的上司,这就导致了企业的CEO有时不能够得到准确的信息,也就不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有时,即使上司没有想压制与自己不同的意见,而他的一些烦躁的表情和简短的回答,也会让下属觉得不同的意见和不好的消息是不受欢迎的,以至于一些下属就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也是很多高层管理者不能够准确评估自己业绩的原因。

1997年就有一件事情牵制了三星公司的发展,当时三星集团的董事长酷爱名车,于是他就想去涉足汽车行业。而当时的情况是,汽车行业已经生产过剩、市场非常拥挤。当董事长提出了这个130亿的投资项目时,许多高层主管都在心里反对,却没有人当面提出来。后来,三星汽车公司投产一年后就倒闭了,董事长只好自掏腰包补上亏损。董事长后来才觉得此事非常奇怪:当时,怎么就没有人大胆提出意见来呢?

这个事例就告诉我们,作为上司一定要努力摆出正确的姿态,能够听取下属的意见和想法;而作为下属,也一定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只有这样,公司上下精诚合作,才能够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失误,让公司能够更好地发展。

英国首相丘吉尔就很注重这方面的问题。在二战期间,丘吉尔因为担心自己的个性会阻碍下属汇报坏情况,就组织成立了一个独立于指挥系统之外的部门,这个部门的职责就是专门为他提供毫不掩饰的最真实的信息。

4.盲目追求高风险、高收益

有些公司决策者一味地去追求高风险、高收益,而不去考虑如何降低风险,让公司能够稳固持久地发展,结果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无可挽回的损失。

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是1983年由布奈德·埃伯斯和几个企业家所创的,它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迅速,几年间就收购了几十家电信类公司。对它而言,是资本的力量造就了Worldcom的辉煌,同样也是资本的力量造成了它最后的陨落。Worldcom内部的高层管理者热衷于追求高风险利润,使得公司简直像是在悬崖边上行走,他们选择的道路危机四伏,而且是非常不明智的。他们的失误就在于让整个公司既要承担运营方面的风险,又要承担流动资金的风险。他们妄图用光纤把整个地球连起来,却忽视了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谁需要如此大量的光纤,从事光纤行业的公司那么多,如何将自己突出出来增加成功的机会。为了开展业务,管理层让整个公司背上了120亿的高额债务,使得公司在运营中只能打出一发子弹,一旦一击不中,它就只能破产。最终,它也真的破产了。

5.不断改变战略,致使公司上下摇摆不定

有些公司一旦陷入困境,公司的决策者就开始去寻找权宜之计,却不能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和思考,而那些权宜之计往往是通过不断地改变策略或CEO来试图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常常会适得其反。所以,在面对困境的时候,公司的决策者更应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在找准方向后坚定地走下去,从而让公司成功地走出困境。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