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以文字或语言的形式保存的信息资源与人头脑中具有的经验思维的综合。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以可见的形式保存下来的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和难以规范化的知识,包括员工个人长期积累的技能、技巧、经验等。隐性知识不具有可见性,也不容易规范地表达和分享,难以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往往隐性知识的价值更大。知识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力求将隐形知识显性化,使知识成为企业的一种资本,并利用这种资本形成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
IBM公司将知识管理定义为:
对知识加以有效地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和传递,从而改进和提高个人、部门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响应能力、生产力和技能素质。
国内有学者将知识管理定义为:
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People),借助信息技术(Technology),实现知识的创造、储存、分享、应用、更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战略以及经济多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Process)。
可见,知识管理不同于传统的信息化手段,其内涵已经超越了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范畴,其真正价值在于对知识的再创造,从而形成企业价值。
知识管理的核心主要在于知识的分享。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种挖掘企业自身价值的新思想,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知识管理的整个过程就是知识的创造、储存、分享、应用以及创新的过程。其核心就在于知识的分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的技术问题已经不再是困扰企业的难题,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就是如何将这些即存的和潜在的知识合理地加工和深化,并在企业运行的动态环境中进行匹配,及时地将它传递给需求者,以提供商业决策的依据。
Karl M.Wiig将企业中的知识分为三类:
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
供分享的技能(Shared expertise);
个人知识(Personal knowledge)。
其中个人知识大多为隐性知识,难以提取和可视化,但却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公共知识和供分享的技能都是由个人知识经过积累和文档化形成的。
根据1999年Gartner集团针对811家北美和欧洲公司所作的题为《知识管理:热起来还是冷却下去》的研究报告,知识管理的八大主要驱动力中首要驱动力是“促进各营运部门间知识共享”(占76%的投票率)。
知识管理的中心目的,就是建造知识管理平台,使得组织中的个人知识能够方便、及时、准确和规范地被提取、积累和文档化,形成可以被整个组织使用的公共知识。
知识管理是构建企业总体竞争战略不可缺少的、关键的因素之一。知识管理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加快创新,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快速响应能力;提高员工业务技能。
20世纪90年代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结合网络、资料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新世纪的企业积累知识财富,创造更强竞争力的利器。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和三星数据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是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先行者,不过他们的方式方法和指导思想并不完全相同。
中国惠普探索和实践知识管理不是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入手,而是从提升知识管理的能力和培育适合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入手,将提高组织智商、减少重复劳动、避免组织失忆确定为实施组织管理的三个目标。
为实现这三个目标,惠普公司首先将需要的知识整理成文,包括一系列分类汇总的标准文件,内容涵盖企业发展、如何与客户沟通等多个方面,以便员工了解企业状况,掌握拓展业务流程等基本知识。其次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吸引员工学习知识并参与知识管理。如集中培训、建立行业专家库、定期举行读书会等。为了更好地鼓励员工参与知识学习,惠普建立了一套激励机制,将知识学习与个人业绩考核、晋升机会挂钩。公司内部逐渐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员工之间自由交流和分享工作经验的文化氛围。
三星数据系统(北京)有限公司成立知识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形成以专家为主导的组织文化,培养技术人才、新员工快速融入;确保高附加值事业的竞争力,确立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力、提供最优化的客户服务;建立全球化经营体系,通过知识共享工具完成全球化的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经历了自行开发知识管理系统、系统大幅更新改进,引进电子货币,确立知识管理奖励制度、推动整个系统的人性化,建立社区知识活动体系等阶段。
从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和三星数据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实施知识管理的情况可以看出,知识管理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创造机会,使人们在合作中产生新的思路。
(2)提高人们对预测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应变能力。
(3)不断提高分工程度的环境职能感,建立组织文化的保存和开发机制。
(4)采取措施提高员工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