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期至今——中国企业文化的大发展
21世纪是中国企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中国企业对企业文化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社会各界关切的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而且企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更加注重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注重文化对提升企业管理绩效的实际作用,更加强调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培育出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彰显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商誉价值,通过促进诚信道德建设、履行社会责任而获得社会的尊重与信赖。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获得持久发展的重要支柱。从这一时期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使商品与服务的国际贸易障碍大大消除,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要求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这就意味着,一些国家的资本、技术、品牌、人才、跨国经营网络等各种要素能够更容易地集聚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使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主要生产者。这种格局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最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跨文化管理和企业行为的规范化。
2.适应知识经济和网络化生存的需要
西方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快速、灵活多变和持续创新的发展需要,企业管理正逐步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向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保障、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文化管理迈进。经济的动态性、竞争性、创新性、快速增长性大大加快,这使得企业文化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经济靠的是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新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知识代替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这些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需要企业建立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智力资本的新型文化。
3.实现企业转型与管理变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在产业布局、产品结构、产业链构成等方面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在企业转型和管理变革过程中建立适应环境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商业模式、管理模式,使企业真正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并通过推动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思维创新、经营理念创新和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使企业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
4.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需要
文化力是同经济力、政治力相对应、相并用而提出来的。对于企业来说,文化力是一种和谐创新、持续发展的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当今世界,文化力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兴衰成败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系统工程,通过文化力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走向卓越,走向基业长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离开了文化力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有限的和苍白的。
5.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任何文化都有其历史的渊源,企业文化既受社会现实文化的影响,同时也被深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进入21世纪以后,中华大地掀起的传统文化的回归热潮对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中国企业找到一条更具本土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积淀深厚的养分。因为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德治”思想和“辩证”的管理哲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企业管理中只见“物”不见“人”,以及过于偏重制度约束而缺乏激励机制的不足。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仁爱”的人本精神,“义于利先”的诚信法则,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等,都成为当今中国企业文化极力传承和发扬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