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是管理理念的一场革命

2019年9月2日00:22:50精细化管理是管理理念的一场革命已关闭评论

1.  精细化就是开源节流的意识

第一,让节约成为企业精神。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推动定额管理的发展,一度电、一滴油、一颗螺丝钉都要精细化管理,节约有奖、浪费有罚,让节约成为一种企业精神。

第二,让节约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

第三,抓住决策龙头,避免全局的浪费。

第四,从细节入手,节约体现在点滴之中。

第五,精细化管理,用制度把利润挤出来。

第六,采购节约。

第七,生产节约。

第八,营销节约。

第九,管理节约。即节约决策成本、会议成本等。

2.  精细化就是精益求精的理念

精益求精就是在各个方面都努力改善,力求达到以下标准:

第一,所需人力资源最多可降至1/2;

第二,新产品开发周期最低可减至1/2或2/3;

第三,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库存最低可减至1/10;

第四,工厂占用空间最低可减至1/2;

第五,成品库存最低可减至1/4;

第六,产品质量可大幅度提高30%。

3.  精细化就是持续改善的态度

改善型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紧张感。一个安逸的企业,永远没有变革的希望。

佳能公司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理念:一个没有紧张感的企业,是没有变革的前途的。公司明确规定,员工在3.6秒要走完5米,要用小跑的方式。佳能公司还有一句话:没有紧张感也要培养紧张感。如果,一个企业连紧张感都没有了,又何来改善和变革?所以,紧张感很重要,紧张是改善的前提。因为在紧张中,人会产生忧患和危机意识。企业文化要融入紧张感。员工一上班就要按部就班地工作,企业內没有串岗,没有聊天,没有无所事事的员工。在日本,人们的工资是非常高的,他们的工资是怎么来的呢?是通过改善得来的。

经过总结,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改善永远比管理重要。

第二,管理型与改善型的区别。前者靠制度约束员工,后者靠科学方法纠正员工错误。

第三,改善型强调紧张感与时间效率的关系。

第四,没有紧张感也要培养紧张感。

第五,企业文化要融入紧张感。

4.  精细化就是以员工为中心的群众性管理文化

为了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每个员工都要积极参与。要做到,以人为本、相信员工、发动员工、依靠员工、成就员工。

  •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